《杂诗》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杂诗》教学设计精编.docx

《杂诗》教学设计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杂诗》教学设计第一篇:《杂诗》教学设计《杂诗》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的相关文学常识;正确朗读本诗并整体感知诗意。2、熟读背诵诗歌,理解每句诗的含义。把握诗歌主题;品味蕴涵在诗歌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诗人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见来自故乡的旧友激起了强烈的乡思和急欲了解故乡的人和事的心情。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杂诗”是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王维共写“杂诗”三首,这是第二首。2、王维(约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西)。幼年即通音律,善属文,21岁进士及第,调任大乐丞,后贬济州作司库参军。张九龄执政,被任命为右拾遗,曾出使塞上,后定居长安郊外的山林优胜处,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代表作品有《王右丞集》。比较有名的诗作有《鸟鸣涧》、《从军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3、学习生字:绮窗(qǐ)着花(zhuó)..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诗歌。三、品味感受: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品评:久居他乡,忽遇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这两句,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人,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2、“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请先告诉我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是否已经开花?品评:要问的故乡事实在太多了,作者却只问了窗前那株寒梅,这是因为窗前的寒梅最能引起作者亲切的怀想,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这里的“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了,而是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四、学生齐读、背诵。五、合作探究:1、久别遇故乡人,应问之事何止万千,作者为什么独问“寒梅着花未”?明确: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窗前的寒梅可能蕴涵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2、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首诗作者把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爱梅花,则溢于言表。六、教师小结: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纯用白描语言,简洁地将“我”在特定的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另外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的技巧。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八、板书设计: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思念故乡,急切相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借问梅花,寓巧于朴————怀念故乡,坚持操守。第二篇:《杂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君、绮”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设计理念: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独钟梅花,清高超脱的品性,领悟古诗传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反复低吟李白的《静夜思》。2、此时此刻,假如你已经离开了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好久都没有回去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3、那你想不想见一见从前的朋友呢?见到了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4、同学们见到了以前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诗人也有话想说,他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吗?那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5、教师板书课题:杂诗6、指名读课题,读准“杂”二、自主读诗,读准字音师:你们想知道王维说了些什么,那咱们必须把生字认会了,把字音读准了。你们自己能行吗?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2、同座互读。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重点指导“绮”。4、刚才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那我请你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你的字音能读准吗?5、教师指名读,相机指导:“应知故乡事”中的“应”读一声,后鼻音。“来日绮窗前”中的“绮”读三声。6、学生自由练读,将每个字音都读准,教师巡视检查,三、指导朗读,熟读成诵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老师想请你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诗读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