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doc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012年版)一、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1.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表一:表现标准教学建议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养成对待挫折和逆境的科学态度,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1.5.1造成挫折的原因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领会挫折的两面性、客观性。组织学生开展“战胜挫折,我有办法”分享活动,通过小组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指导学生总结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1.5.2应对挫折的方法比较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列举并探寻学习和生活中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教学任务分析】1.本课学习内容分析:《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课包括“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面前也从容”两框的内容。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教材从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原因,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等方面讲授,让学生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由第一框初步认识挫折过渡到应对挫折、战胜挫折。教材讲解了挫折对人生的影响和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2.学生情况分析: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大部分的学生身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其他长辈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过度关爱和帮助。所以,当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的不良人格。初中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初中学生的重要人生任务。在学生的身边也不乏一些积极面对挫折的榜样,但普遍存在以下两种错误的认知,有一种观点认为:战胜挫折获取成功与伟人的人生紧密相关,和平凡的初中生没有多大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挫折只会带来痛苦与损失,学生不能够辩证地看待挫折具有两面性。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全面地认识挫折,系统地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目标设计】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师生亲历挫折的事实,推论出人生难免有挫折。目标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出挫折带给自己的影响,理解挫折具有两面性。目标3: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推论出挫折不可避免,通过逆向思维活动探究出产生挫折的原因。目标4:学生能够结合身边同学的不同经历,比较得出面对挫折态度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而培养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目标5:学生能够结合身边的挫折故事,探究战胜挫折的方法,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2.理解3.运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目标1活动1评价A目标2活动2评价A目标4活动6评价BB.概念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目标5活动4活动5评价A目标3活动3评价AD.元认知知识【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写一件自己遭受的挫折,当时的做法(方法)以及事情的结果。(成功、失败的案例均可)2.个人自学P60——69的书本内容,自行设计重点问题。组长组织交流并将问题记录下来。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师生归纳出书本知识点导入新课活动1:教师简单点评学生的课前作业(自己的挫折故事),引导学生从师生都经历过挫折的事实,得出人生道理:人生难免有挫折。从学生和老师的亲身经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人生难免有挫折。课堂活动2:说说你喜欢挫折吗?从学生的真实感悟归纳出挫折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1、挫折的含义。2、挫折具有两面性。讲授新课课堂活动3:寻赏“避免挫折的方法”。“寻赏”激趣,活跃课堂。3、产生挫折的原因课堂活动4:①教师出示班级的“抗挫折之星”的典型事例。②学生猜猜他们是谁?并说出获奖理由。教师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寻找获奖理由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4、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活动5:帮一帮①教师出示1名学生的挫折故事(失败的)。②学生分析同学产生挫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通过分析帮助身边的同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身边同学遭遇嘲笑的经历,引导学生互相关爱。活动6:评析学生成功和失败的挫折故事,探究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5、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课堂反馈1、点评学生的自学成果。2、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检测学习效果。结束新课老师寄语:面对挫折,我们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选择态度。【教师自身教学效果总结性评析】1.学习问题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挫折具有两面性,属于事实性知识;探究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挫折的两面性,形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