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docx
上传人:是你****松呀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docx

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导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与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程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要如何提问一、讲究明确适度有效率有的数学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并没有真正在动脑思考。教师提问过于随意,问题没有明确性、适度性和创意性,提的问题没有价值等,都将导致课堂的低效和无趣。高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是精简,且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设计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明确性。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为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二是适度性。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表面上看似热烈的课堂气氛,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还会让学生养成滥竽充数的不良习惯;过难过深的问题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还会让课堂瞬间冷场。因此,要把问题设置在教学重难点与关键处,问题要提得必要且有效,不是问题提得越多越好。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旨在注重问题的`适度性,提升问题的思考性。二、讲究适时追问有艺术现实课堂中,许多教师过分追求一个问题便能将教学重难点解决,学生却时常不能一次回答到位,因而影响教学效率。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知识,有时还须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那何时进行追问合适呢?笔者认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一是追深度。学生的原有知识有限,回答问题有时深度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追问。例如,教学二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了几道整百数相加的习题,学生汇报得数。列出算式:400+500=900。教师提问:“为什么等于900?”学生说:“400和500的0先不看,4+5=9,所以400+500=900。”教学仅满足学生会计算是肤浅的,试想,如果在学生说先算4+5=9时能追问:“这里的4和5分别表示什么?”便能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通过算理理解算法,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二是追错误。课堂教学中,学生出错是难免的。试想,如果教师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者亲自把正确的答案加以展示,会抹杀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热情。因此,教师应找机会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五下“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有一道练习: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郾2米,高是3米,门窗的面积一共是12平方米。如果要粉刷这间教室的墙壁,一共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有学生这样列式解答:8×6?郾2+6?郾2×3×2+8×3×2-12,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是错误的。教师追问:“错在哪里?”学生:“因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他没有把8乘6?郾2后再乘2,所以错了。”此时,教师语调缓慢地问:“那我就给他画个‘×’?”学生发现教师的变化,与同桌小声嘀咕。一位学生大胆地说:“其实这种解法没错。”教师顺势追问:“为什么?怎么没错?”学生答:“粉刷教室的墙壁是不包括地板的,所以只要算一个‘长×宽’的面积就可以了,不需要再乘2。”问题迎刃而解,这位教师在学生出错时,顺势追问错因,使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考,达到对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的目的。三是追疑惑。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学生常产生疑惑。通过适时追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情绪,从而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五上“分段计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出示例题――行驶里程是6?3千米,它的计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求要付多少钱?学生汇报完常规解法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做法:(1)1?5×7=10?5(元),(2)7-1?郾5×3=2?5(元),(3)10?5+2?5=13(元)。这时就有激烈的反对声音,认为他是瞎蒙的。此时,教师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该生在黑板上画好线段图后,边指着线段图边解说道:“不足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