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章 立克次体 PPT.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0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章 立克次体 PPT.ppt

20章立克次体PPT.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章立克次体立克次体是一类与节肢动物密切相关、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壁,以而分裂方式繁殖,有DNA和RNA,含有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在生物学特性上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类似于细菌:有细菌基本结构;二分裂繁殖;有新陈代谢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类似于病毒: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多形性,球形,杆形等;革兰染色阴性,常用Gimenza染色。2.结构类似于G-菌。3.培养特性酶系统不完整,大多严格地活细胞内寄生,常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二分裂法繁殖。细胞中的立克次体4.抗原结构群特异性抗原:LPS成分,可溶性抗原,耐热。种特异性抗原:外膜蛋白成分,不耐热。某些立克次体脂多糖与变形杆菌的菌体成分存在交叉抗原,由于变形杆菌抗原易于制备,因此可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定量凝集反应,用于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这种交叉凝集试验称为——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繁殖体相似;对低温及干燥抵抗力弱,故在细胞外不稳定,但若存在于虱子所排粪便内时,室温下可维持传染性达数月;对广谱抗生素敏感,但磺胺可促进立克次体生长,因此此类药物不能用于立克次体病的治疗。二、致病性1.感染途径大部分立克次体是生长于节肢动物肠道内的寄生菌,在昆虫体内繁殖,但不引起昆虫病变。人类感染立克次体主要通过带菌节肢动物如人虱、鼠蚤、蜱等的叮咬或粪便污染伤口所致。(1)带菌节肢动物叮咬;(2)带菌的节肢动物粪便污染伤口;(3)贝纳柯克斯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2.致病物质(1)内毒素(2)磷脂酶A3.致病机制由立克次体所致疾病统称立克次体病。主要表现发热、皮疹、实质器官损伤、中毒症状。三、免疫性1.抗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2.特异性抗体有调理作用及中和毒性物质的作用;3.细胞免疫产生的细胞因子可激活、增强吞噬细胞杀灭胞内立克次体的作用;4.病后免疫力较持久。第二节主要致病性立克次体一、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人虱传播方式----人—虱—人(故又称虱传斑疹伤寒)虱叮咬患者后,立克次体进入虱肠管上皮细胞中繁殖并随粪便排出。当带菌虱叮咬健康人时,病菌随粪便排泄于皮肤上,进而可从搔抓的皮肤破损处侵入体内。主要症状:人被感染后,经5~21d潜伏期,骤然发病,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发病4~5d后出现皮疹,可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实质器官的损害。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所致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染源——鼠,是主要储存宿主传播媒介——鼠蚤或鼠虱传播方式——鼠—鼠蚤—鼠,当鼠蚤叮咬人时可将病菌传给人而使人感染,故亦称鼠型斑疹伤寒临床症状——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较轻三、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所致疾病---恙虫病传染源---鼠、兔、鸟类等传播媒介---恙螨传播方式:病鼠→恙螨幼虫→稚虫↓成虫→卵↓人←幼虫→鼠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