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Economics-7.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35.5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International Economics-7.ppt

InternationalEconomics-7.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卫平,男,1951年6月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赴欧留学,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经作为富布赖特高级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研究,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校教学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国际部)委员,社科院美国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代表作为《GATT与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1994年,主编)、《亚洲经济中的龙》(1998年,合著)、《走向全球化》(2000年,合著)《看不懂的世界经济》(2008年,合著)等,成果多次获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国际经济与商务等。彭刚,男,1955年12月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世界反贫困、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留学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1987-1989),获得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ossavar-Rahmani商政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2007-2008)。主要代表作有:《稳健东扩积极整合协调发展:—新入盟成员国与欧盟经济整合研究》主编(2009),《发展经济学教程》主编(2007),《国际经济学教程》(2006),《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2004)等;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学习目的与要求广义国际收支概念是指,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在此,经济交易包括:货物、服务以及收入交易;金融资产和负债交易;无偿转让即一方向另一方无偿提供的实物或金融资产。目前各个经济体使用的基本是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广义国际收支强调全部的经济交易,即包含不用外汇支付、无偿的交易或交流在内,而且在这里的国际收支,实际上指的是流量的概念,国际借贷概念则强调的是存量的概念。IMF发布的《国际收支手册》是世界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指导性框架,也是各国分析判断国际经济地位的基本数据参考。2008年12月,IMF公布了最新版的《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BPM6),它扩展、充实了《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BPM5)的相关内容,对货物与服务贸易收支部分子项目进行了调整,更加突出对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交易的记录,这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相应的贸易、投资统计数据产生重要影响。在谈及资本项目开放时,与会嘉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实质性的突破,其中之一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说人民币跨境使用。戴相龙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危害不大,因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但不要就此产生误解,认为只要放慢资本项目可兑换,就可以实现金融稳定。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贸易占世界十分之一,中国的外汇储备占世界三分之一,中国是最大金融债权国,如果再不扩大资本项目可兑换,可能是受害无穷,长期的通货膨胀,巨大的金融调控资本,甚至于造成资产的缩水。因而,上海的改革不能光看具体业务,一定要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有所突破。“资本账户开放利大于弊,但很多人非常关注开放资本账户的下行风险,认为一开放账户就带来洪水猛兽”,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胡祖六说。他甚至认为,中国将是资本项目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开放的条件基本上已到位,不应该有任何借口再拖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金融系主任潘英丽的观点相对谨慎。她认为,现在中国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的条件还不成熟,如果过度强调开放,很可能导致类似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需要具备利率市场化、国内资本市场有一定深度、人民币汇率达到合理水平等三个条件。14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旅游目的地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12月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旅游业发展工作主要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140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实施111个。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共签订旅游合作协议3份,与其他国家的旅游部门签署的合作协议、协定和备忘录共53份,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旅游合作机制。自2003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准了22个省(市)的49个城市试办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个人游”,覆盖约2.5亿人。截至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