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给我们带来什么.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命教育给我们带来什么.doc

生命教育给我们带来什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命教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肖川话题缘起:日前,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共20余个省、市、自治区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后,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大学生生命教育》教材主编肖川教授发起成立了“中国生命教育学校联盟”。论坛达成了许多共识,对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本报围绕生命教育与高校生命教育现状等问题,对论坛发起人与教材主编之一肖川教授进行了采访。人物介绍: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著有《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大学生生命教育》等。任何人首先都是一个生活者。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什么是生命教育?最通俗地说,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教育概念,是价值论意义上的范畴。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它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这门课程,就是让人更好地关照自己的生命,获得幸福的人生,这是这门课的根本宗旨。我们举行首届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组成“中国生命教育学校联盟”,就是希望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学校能分享经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促使更多学校参与到教学探索中来,使更多高校能够开展生命教育。个人不管毕业于哪一所学校,所学的是哪一门专业,获得了怎样的学位,最终都得面对生活。任何人首先都是一个生活者,其次才是一个劳动者、思想者,一个技术人员、一个专家,一个文人、一个学者或者一个艺术家。而只有一个人能快乐而有尊严地生活着,才能扮演好其他的社会角色,比如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对待生命的态度,是评判正义与邪恶,高尚与拙劣,文明与野蛮的标尺。对于生命的戕害、摧残、虐待、轻贱,更不用说毁灭和虐杀,统统都是需要我们人类自觉摒弃并逐步禁绝的。生命教育的极致就表现为直抵生命的根基:既有着转识成智、学达天性的睿慧,又有着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情怀。我国15至34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病症而是自杀,青年人反生命行为时有发生,生命教育十分迫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当下,不仅从自杀、暴力、吸毒以及摧残异类生命等反生命的问题中,我们发现一些青年人在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等方面的意识淡薄;另外,怎样过有品质的生活,怎样过有意义的人生,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一些人从脆弱走向疯狂,这背后恰恰反映出了他们生存状态的不理想与生命教育的缺失。因而从“以人为本”的观念来讲,生命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尽管这样的理念很多传统课程都可以渗透,但如果专门开设这门课,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生命教育就融渗在这样的追求之中: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能陶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加真切和更为丰盈地感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与工作。自觉践行生命教育的学校,一定会无微不至地用智慧、美德与真情成就每一个学生。它摒弃短视与功利,既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出身的贫富、天赋的悬殊,又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生命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提升与超越。用生命教育在心中设置一道“内心的防线”,才能守护住生命的尊严,才能更好地珍爱生命,建立起生命的情怀。生命教育是从人的根基上确定起人内在的不可让渡的尊严,要更好地生活就要有道德,一个有境界的人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道德不是外来要求,而是从内在“德福统一”的角度,是从个人生命需要来谈道德成长,把道德成长视为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相对而言,传统道德教育是从外在来规训、要求人们怎么样。它建立在对象是“不道德”或“缺乏道德”的假设之上,暗含了对人的不尊重与不信任,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不道德的动机难以帮助别人变得道德。对于青年人中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就要在心中设立一道“内心的防线”,来守护生命的尊严,更好地珍爱生命,建立起生命的情怀。生命的情怀,就是张载所说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也就是视所有人为自己的兄弟姐妹,视所有物为上天的恩赐,要对一切人和事物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说到底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引导他们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他们自己就知道应该怎样面对生命了。许多逝去的人比活着的人能带给我们更大的影响,对逝者的追忆祭奠,提醒我们应该如何活着。在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是很重要的。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包括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