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问题教学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物理问题教学法.doc

浅谈物理问题教学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物理问题教学法任何一名中学教师,特别是理科的老师,都曾经历过这种情况:一道题,教师课堂上讲解过,甚至强调过几次,学生课后做作业或考试时又不会;学生也反馈说,课学上明明都听得明白,但过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又不会了。究其原因,学生在课堂上的“明白”,只仅仅是顺着老师的思路,听着老师的讲解才明白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课后做作业或考试时,因没有老师的提示,没有老师的思路进行参考,自然是再做不出来。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很大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着力去培养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把教师自己的思考方法传给学生,即仅是授予学生“鱼”而不授予学生“渔”。为了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结合附中提出的“有效课堂”、“20+20”的课堂教学理念,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在高二级组开展问题教学法的尝试。所谓的问题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某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其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整节课以问题为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教师来回答,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最初为了探索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我拿了两个平衡班(高二8班和高二11班,同为中等层次的班)来对比试验,在《电场》的教学单元中,8班采用问题教学法,11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一单元教学完成后,用同一份测试卷,8班的平均分比11班的平均分高出6分左右,这充分说明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从而把问题教学逐渐在全级展开。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和实践问题教学法,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果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好,现就本人在问题教学法中的一些做法,提出让大家探讨。要有效开展问题教学法,学生预习是前提要求。在课前,学生必须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即预习,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让有能力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否则提出一些学生完全陌生的问题,学生不知所然,也就无法思考,就达不到想要的教学目标。如在最初实践问题教学法时,我在上《探究安培力》一节时,上课一开始就提出了“什么叫安培力”,在B类班,很多同学看到此问题,都不知所云,其实此问题如果对预习过的同还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对没有预习过的同学来说,即是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问题,甚至从未听说过“安培力”一词,即使教师要学生回答,学生也只有翻书,找出书中的概念读出,丝毫没有检测到学生对此概念的了解程度。因此,在提问问题之前,一定要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在回答问题时,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检测和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学习不太自觉的B类班,我一般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二.教师要注意所提的问题的质量。其实,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提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作答。在问题教学法中,还要注意所提问题的质量及其有效性,什么是高质量的问题呢?我认为,能诱发学生思考,并能检测学生思考过程及思考结果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问题,反之那些单纯叫学生回答“对不对”或“是不是”这种纯应答式的问题即为低质量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检测不出学生的思索过程,只单纯得个结果,且这个结果可能是学生随口答出,而不经思考。其实,同一个问题,只要教师略为加工过,就可能由一个低质量的问题变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例如还是在《探索安培力》一节中,叫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判断一段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有的教师就指着一段在磁场中的通过导体,问学生:“它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左还是向右?”这就是一个低质量的问题,因为它不能反映学生的判断过程和方法,只是得到个结果。其实,只需在原问题上加上“你是如何用来判断出来的?请示范出来”。这样就变成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又如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一节,有的教师喜欢问:“什么叫匀速圆周运动?”很多学生会照教材上的概念说出,但换种问法:“请你说出匀速圆周运动有什么特点?”这样就能考察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程度。因此,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所设计问题的质量性。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水平,不同水平的对象,设计的问题应不同,即使同一个班,因为有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也要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才能思考,而不是为了难倒学生。所幸的是,附中是按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教学,因此就要求我对A类班(成绩较好)和B类班(成绩中等)设计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同一节书,同一个知识点。如在《电场》一节中,关于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问题,有一道题,是一个正电荷沿着电场线运动,要求判断它的电势能变化特点。在A类班,我就问:“电势能如何变化?如何用能量关系来判断?”,而在B类班,我会把此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如“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如何?”,“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