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案.docx
上传人:一吃****继勇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时珍》教案.docx

《李时珍》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时珍》教案《李时珍》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时珍》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李时珍》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三、检查预习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重点:①完善:完美。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2.指读课文。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板书:立志学医编写《本草纲目》四、质疑、归纳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李时珍》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课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图文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李时珍》的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以及树立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之才的人生价值观。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描写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引导读文、读中感悟、讨论教学的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3.学情分析:(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2)知识障碍上:通过具体事例描写来表现李时珍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动机和兴趣上:采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又用小组互助、小组积分的评价奖励机制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4.教学程序及设想:(1)由检查预习情况,复习导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和解决课文中比较简单的问题。(3)交流协作,学生在小组内互助学习,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