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docx

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作者:河北省沧州市第五中学温巨芹(本文浏览次数:2247)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开设法律基本常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懂得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既违法行为,对这些行为坚决不去做。由于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引起社会各部门关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值美丽的花季,却不幸在犯罪的诱惑下过早地凋谢。未成年人犯罪也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达20多种,犯罪特点向低龄化、成人化、团体化、残忍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据统计,目前未成年犯罪的平均犯罪年龄为14-15岁,比80年代提前了0.84岁,有不少11到12岁的孩子就有劣迹,14岁便走上了犯罪道路。例如,北方某市在破获一起抢劫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12岁。其中一名14岁的少年绑架一6岁男孩后,向男孩父母索要巨款。他被抓获后,警方问他为何要绑架一儿童?他说,我是模仿录像中黑社会老大。2、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且作案手段更加隐蔽、狡猾,反侦察、逃避打击的能力明显增强。不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盗窃,抢劫他人财物时,有预谋、有计划,事先踩点,目标明确,周密分工,作案后及时销毁现场,扰乱警方视线,作案手段日趋成人化。3、结伙犯罪突出,纠合性,群聚性特征明显。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无所事事,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有的仅仅发生口角,就纠集同伙报复杀人,有的为图钱财,合谋抢车劫财,聚众斗殴。如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杨志波等人抢劫案,纠合38人之多,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犯14人。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1、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市场经济竞争原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负面效应,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在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中存在“幼儿比穿,小学比吃,初中比玩,高中比钱”“比父母官大、比车子豪华、比房屋宽敞”的不良现象,一旦个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极易发违法犯罪行为。2、来自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家庭一味追求金钱,长年忙于生产挣钱,而忘记了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教方式不当,如棍棒之下出孝子——粗暴型、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孩子总是自家好——袒护型、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冷热无常型——情绪型、滥施奖励——物欲型、众星捧月——至尊型,这些类型的教育方式不但不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重的会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来自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部分学生素质太差,部分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招收高费生,不管学生是否合格。有的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纪律法制教育,致使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目无法纪。部分老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总是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4、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社会上赌博、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泛滥成灾,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起着不可估量的毒化作用,诱发了未成年人犯罪。5、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未成年人心理比较单纯,心灵比较脆弱,承爱能力又差,自制能力差,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较差。某些学习过早地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前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法律意识淡薄,酿成犯罪的恶果。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方法1、努力创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各部门,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关注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浅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境的状况,分析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加强教育。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版面展览,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及制作,播放有关新闻和电视专题片等形式,营造适合未年成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行动,狠杀校园的歪风邪气,净化校园环境,采取请法制副校长、警校共建,请法律专家并办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彻底清除校园周边环境中的网吧,旱冰场、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给予取缔,还学校一片安宁。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未成年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