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西部》2007.20期187高中语文的教学反思朱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反思可以使人对人生道路有更透彻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反思教学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诱人、丰富多彩。反思;教学反思;反思步骤;反思效率关键词: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描述、体会和感悟。儒家弟子以反省作为自我要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强调通过反思来促进自我的发展。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自身行为观念的认识、内省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洛克较早探讨了反思现象,他认为反思是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这种反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可见,洛克在这里所谈的反思是把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斯宾诺莎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为“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就是对所得的认识结果进行再认识(反思),这种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便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要进行反思,先要理清思路,再找出问题,寻找出路,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不断积累提高。这一思想已被大量地引入教学,给教学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反思性教学尝试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学会学习(l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在教学中反思什么?一般而言,反思内容包括:(1)教学技术,即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教学策略、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如选择了哪些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等。(2)教学理念,即反思得以推进所依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假定,如教学的人性假定、目的预设、价值观及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等。(3)教学伦理,即反思直接或间接与教学有关的道德、伦理规范,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否有害于学生及其他主体的主体性的彰显,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4)教学背景,教师要对教学赖以存在和进行的社会、组织、文化背景等十分敏感并不断进行反思。2.如何反思?2.1教师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教学。针对以往进行的每一次教学、每一个细节,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典型性,课堂教学表现是否到位,肯定自己的长处,找出不足。2.2清理思路,从思想上进行反思。思想因素是决定一次教学成败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正所谓高瞻远瞩,认识首先要到位,其次再看你的眼光、感悟和教学技术。对教材如何把握、如何寻找新颖独特的视角、恰当的切入点,思想是第一位因素。因此,针对性地从思想上进行综合分析,文本内容选取的如何,视角是否独特,切入点是否最佳,语言是否真正体现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等等。2.3探究今后如何提高,怎样提高。全面剖析自己的教法及文本选择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后,便可对症下药,在今后创作中达到逐步改进提高的目的。再者,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还应经常反思一下——我给学生及自己留下些什么可记忆的东西。如果没有,即使课堂气氛极度活跃,那也仅是如温儒敏先生所言,是“目迷五色,一无所获”而已,教师只赚取了一片喧哗的掌声而已,其它则一无所有。反思应该是周期性的,隔一段时间便需要清理一下自己。如同经常要清扫家居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3.反思的步骤3.1课前反思——粗线条勾勒课前反思即教案预设,是粗线条勾勒,过于“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这种设计往往更多地重视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是否教得成功。而新课标则侧重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案框得太死,这一要求就不能完成。3.2课中的反思——相机调控课中的反思,其实是第二次备课。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想不到”是无法“设计”的。而这样的“想不到”也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教师若是一味地照着教案程序进行,置那些“想不到”于不顾,那么语文课就会失去其真正的魅力与活力。课前备课只能是预案,而非定案。因此,教师的调控非常重要。如何调控,叶圣陶先生说过要“相机诱导”,即查着时机诱导。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