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pdf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王好战,请以.战喻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②③⑤相同C.①⑤相同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②④⑥B.②④⑤⑦C.D③⑥⑦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C.帛矣.D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二、一词多义1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三、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劝学》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假装B.借助,利用C.假的D.(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什么B.助词C.代词“之”D.(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晒B.又猛又急的C.暴躁D.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