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法处理生活污水理论知识培训目录2025/3/62025/3/62025/3/6生物膜法的主要优点是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生物膜法的共同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来自大气或人工曝气。生物脱氮主要过程为:氨化、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生长同化一部分N。氨化硝化反硝化3.1氨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将NH4+转化为NO2-和NO3-的过程。此作用是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两种菌共同完成的。其反应如下:2NH4++3O2→2NO2-+2H2O+4H+2NO2-+O2→2NO3-硝化细菌生长影响因子:硝化细菌生长影响因子:污水中的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NO2--N,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的过程。具体反应如下:6NO2-+3CH3OH→3N2+3CO2+3H2O+6OH-6NO3-+5CH3OH→3N2+7H2O+5CO2+6OH-反硝化菌属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它会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存在时,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应。在反硝化反应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污水中可用于反硝化的有机碳的多少及其可生化程度。当污水中BOD5/TKN>3~5时,可认为碳源充足。不同的有机碳将导致反硝化速率的不同。碳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①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因为甲醇被分解后的产物为CO2,H2O,不产生其它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但其费用较高;②原水中含有的有机碳;③内源呼吸碳源——细菌体内的原生物质及其贮存的有机物。反硝化反应的适宜pH值为6.5~7.5。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反硝化速率将迅速下降。反硝化反应的温度范围较宽,在5℃~40℃范围内都可以进行。但温度低于15℃时,反硝化速率明显下降。3.4同化作用聚磷菌(PAOs)厌氧释磷好氧(缺氧)超量吸磷厌氧放磷:在厌氧状态下,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VFA;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PAOs)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供聚磷菌生存,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易降解的COD(如VFA)转化为PHB(聚β羟基丁酸)的形态储藏于体内。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氧放磷。好氧吸磷:进入好(缺)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殖,部分供其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的形式积聚于体内,这就是好氧吸磷。由于活性污泥在运行中不断增殖,为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从系统中排除和增殖量相当的活性污泥,也就是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包含过量吸收磷的聚磷菌,也就是从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正常细胞含磷1%~3%,聚磷菌吸磷量可达12%)来源总原则: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综合利用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谢谢!2025/3/62025/3/6在好氧条件下,将NH4+转化为NO2-和NO3-的过程。此作用是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两种菌共同完成的。其反应如下:2NH4++3O2→2NO2-+2H2O+4H+2NO2-+O2→2NO3-不同的有机碳将导致反硝化速率的不同。碳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①外加碳源,多采用甲醇,因为甲醇被分解后的产物为CO2,H2O,不产生其它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但其费用较高;②原水中含有的有机碳;③内源呼吸碳源——细菌体内的原生物质及其贮存的有机物。厌氧放磷:在厌氧状态下,兼性菌将溶解性有机物转化成VFA;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PAOs)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供聚磷菌生存,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易降解的COD(如VFA)转化为PHB(聚β羟基丁酸)的形态储藏于体内。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氧放磷。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