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被终止的收购与中国反垄断开局作为第一起未能通过《反垄断法》审查的并购案,可口可乐与汇源的交易终止注定将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的里程碑。本刊记者专访《反垄断法》审查修订专家组专家盛杰民,他认为这次事件是“很好的机会和信号”,“吸引公众关注《反垄断法》,让更多人正确认识竞争秩序和竞争文化,从而推动中国《反垄断法》实践向前发展”。记者◎黄燕插图◎谢驭飞3月18日14点,也就是可口可乐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200天之后,此项外资在华最大金额收购案由于未能通过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法》审查而画上了句号。这一令外界惊讶的裁决立刻引起市场强烈反应,3月19日汇源股价刚一复盘即遭腰斩,从18日收盘的8.3港元跌至4.8港元,如果按照可口可乐给出的每股12.2港元收购价计算,汇源此时市值已蒸发60%。“确实很意外,从股价看,外界此前对收购的成功预期已经非常高了。”曾为多起并购交易牵头的华兴资本董事长兼CEO包凡对本刊记者说。2008年9月收购消息放出后,汇源在香港股市股价便长期稳定在10港元以上,远高于此前的4港元左右,而现在公司股价几乎已被打回原形,令投资者不得不感叹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摩根大通甚至把汇源目标价下调到了3.5港元,“所有收购溢价都已被挤出。2008年果汁销售放缓似乎是全行业面临的问题,如果消费人气继续走低,汇源在2009年的表现可能进一步恶化”。不可改变的裁决事实上,自从收购宣布后,能否通过商务部《反垄断法》审查一直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可口可乐和汇源对此也心知肚明。2008年9月,可口可乐向商务部提交了收购汇源的反垄断申报材料,11月20日商务部予以立案审查,12月20日决定在初步审查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查。直到3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对外表示审查已进入第二阶段,并给出截止日期为3月20日。“4个月的审查过程已经走完了《反垄断法》要求的全部程序,整个过程不仅合法而且透明,商务部的裁决是非常审慎而专业的。”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反垄断法》审查修订专家组专家盛杰民教授对本刊记者评论说。按照商务部发布的公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竞争者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此外,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早在2008年9月“牵手果汁”就曾公开表达对此项收购的担忧,“当时除了牵手,我们还联系了多家果汁企业,希望以行业力量影响并购,但最终这个事没有做下去。”参与此事的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告诉本刊记者。“不仅要考虑到对其他竞争者的限入效果,收购还涉及对上游产业的影响。”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邢厚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汇源同时也是上游原料的主要采购商,而据我了解,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并不愿承诺长期优先采购中国水果原料。”由于果汁市场的高度细分化,收购后可口可乐和汇源的总市场份额究竟是多少并没有明确结论,研究公司Euromonitor认为,双方在果汁市场的总份额约为20%,但在其他企业看来,双方的巨大影响力将使总市场份额大于50%。汇源2008年中期财报显示,在100%果汁市场汇源占有率高达43.8%,中浓度果汁则达42.4%,但在低于25%的果汁饮料市场则仅有7.6%,而后者恰恰是可口可乐的强项。仅凭一款美汁源,可口可乐已经在果汁饮料市场切走了一成份额,在部分大城市占有率甚至超过10%。“现在很多人对商务部的判决有不同看法,学术界也有一些争论,这都很正常,但纠缠于判决结果的对与错是没有意义的。”盛杰民告诉本刊记者,“除非交易双方要求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判决结果是不能改变的,何况现在可口可乐和汇源都已经表态接受了。”“反垄断第一案”商务部在公告中透露,从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至今已收到40起经营者集中申报,在已立案的29起中有23起获得批准,1起在申报方提出了减少排除限制竞争的解决方案之后也获得通过,而在可口可乐与汇源的并购交易中,商务部同样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要求可口可乐提出解决方案,但该方案仍未能通过评估。于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成为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起未能通过审查的案例。“可以说这是中国‘反垄断第一案’。”盛杰民对本刊记者评论说,“之前无论是对电子防伪码还是网络竞价排名的起诉,实际上都属于《合同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管辖范围,而这次交易非常明确,是由反垄断执法机关做出的裁决,而且是第一起否定裁决。此外,涉及其中的可口可乐和汇源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它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