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把孩子“把孩子“丢”在公园玩,你敢么?在公园玩,你敢么?5月22日星期六——这是一个很平常的周末,但我却特别在意,因为美国专栏作家斯克纳齐(LenoreSkenazy)倡议将这一天定为“把孩子丢在公园日”(TakeOurKidstotheParkAndLeaveThemThereDay)。你是否觉得这女人疯了?她要求家长们都在那一天,把家中7岁以上的孩子带到公园玩,然后独自离开,把孩子丢在那儿,看他会不会自己回家。斯克纳齐在她个人的网站和报纸上公开发出这个倡议,立刻召来几万名家长的留言,大多数都是责难——“疯子”、“白痴”、“没安好心”……,但支持的家长也不少,甚至引起许多人分成两派互相争辩。“这样做有意义吗?”一整个星期,这话题成为最受关注的亲子教育论争的焦点。斯克纳齐并没有被口水淹没,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么做可以让小朋友接触大自然,减少玩电脑的时间,同时多多认识社区里的其他小朋友,更重要的是让小朋友尝试自立,他们应该懂得照顾自己。不是吗?”面对庞大舆论压力以及家长们的批评,斯克纳齐仍然坚持推行这项活动,她亲自回复网站上的每一条留言,声称自己已经做好面对拍砖的准备,她大声责问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走出户外,让他们跟其他小朋友接触?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去结交新朋友,去一起玩?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天,甚至只有一小时,半小时,就算只花10分钟,那也是值得的!”斯克纳齐住在纽约,她是著名的专栏作家。2008年,她把当时年仅9岁的儿子带到纽约曼哈顿中心,交给他一张地铁卡、一份地图,以及20美元现金,要儿子自行找路回家,然后就自己走了。这个男孩后来迷了路,但还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最后回到家里。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她更加坚持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训练孩子,协助孩子成长,只要没对孩子造成伤害,怎样做都不会过分。相反,担心这个、担心哪个,把孩子关在家里,将使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把孩子丢在公园里,你忍心吗?为了了解家长们对这样一个问题的看法,我请不同小学的两位三年级班主任帮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题只有一个:“如果让你把孩子带到住家附近的公园,然后你离开他,叫他独自回家,你能做到吗?”总共有76位家长交回问卷。得到的数据是:□没问题,让孩子锻炼一下有好处。(只有6位家长选择。)□不会这样做,到处是骗子,我不放心。(有58位家长选择。)□不敢这样做,孩子还小,我担心他的安全。有9位家长选择。□试一试也好,我会躲着观察,随时保护孩子。有3位家长选择。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一个答案?不忍心、不放心的家长占了百分之九十二。他们都不相信这个社会,还是不相信孩子?我看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社会安全”。媒体上天天都有孩子失踪或被拐卖的消息,谁还敢拿宝贝孩子来试一试?第二,是“自我保护能力”。媒体上,传闻间,经常有孩子意外受伤或死亡,车祸频仍,孩子之间欺凌事件的报道,孩子有能力保护自己吗?家长没有信心。这是无可回避的现实。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的发展很不一样。美国是个移民社会。外来移民为了求生存、求发展,总是步步为营,除了自勉自励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保护自己”,不只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还要保护好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存价值。出于“保护自己”的要求,他们需要公平与正义的“法”,也愿意建立严谨的法治机制,并接受法制的约束。于是他们懂得应用“法制”来确保“社会安全”,并在接受法律的约束下,“依法自卫”成为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中国呢?自古以来强调的是由上而下的“教化”,实施“德治”,宣扬君子之风,人民仰望的是“明君”、“父母官”,期盼“国泰民安”。所以“社会安全”之对于老百姓是一种期待,而非创造;“自我保护”在意识上是不存在的,只有“受保护”,在保护不周时,可以上访——拦轿鸣冤。这种“传统价值”仍然影响着今天的家庭,训练并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被家长忽视,相反,家长之对于孩子,采取的是“保镖式”的贴身保护策略,明知这种“护卫”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出于无奈,累死也不得不坚持下去。但这样做的结果,“社会成本”越来越大,孩子失踪、意外落水落井落崖、手指被夹门框护栏、吃下不卫生或受污染食物甚至老鼠药等等的伤害事件层出不穷,怎么办?我们身为父母,能不能以一句“迫于无奈”,就让悲剧继续上演吗?能因为“不忍心”就不给予孩子学习人际交往和体验自我保护行动的机会吗?在可控制范围内进行放飞训练大熊猫是国宝,谁不宠爱?但我们还是要让它回归山林去学习自力更生。孩子也一样,没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孩子,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美国孩子自力更生能力的训练从三岁开始,如果我们一定要退缩,那么至少也该从5岁开始。对于5岁到8岁的孩子,自力更生能力训练的内容应该集中在以下自护能力的训练:1.在离家一公里的范围内,能够安全地往返,不会迷路;即使迷路,也能够在不慌张失措的情况下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