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汉字听写搬上荧屏后缘何走红两个月来,央视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超过各类选秀节目,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仅让全国总冠军——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陆佳蕾和她的队友们一战成名,更是掀起了一股汉字新热潮,节目中出现不少高难度词汇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焦点实际上,随着节目走红,“加强国学教育”、“恢复学习繁体字”等呼声愈发强烈。与此同时,对于题目过难、笔顺错误等问题,也出现了一众网友的质疑声。一场关于汉字的电视节目,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议,也为青少年如何学好汉字、学好语文延展了新的思维空间。汉字听写搬上荧屏后缘何走红?骨子里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为什么课堂上惯用的汉字听写,在登上荧屏后,竟然会引起社会各界如此强烈的反响?节目的走红,背后到底是何原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解说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郦波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因为这档节目唤起了人们心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听写的是汉字,追捧的则是文化。“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大家这么关注,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楼朝辉认为,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各个国家都越来越被重视了,因为它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汉字热”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关注,从而也有更多人发现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美。“观众看节目的时候有一种互动体验,这非常吸引人。”楼朝辉说,现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字都还给老师了,看节目的时候,大家也会跟着一起写,无论能否写出来,感受都会很强烈。生僻词被网民称为“挑战智商”有些词不会写不代表汉字没学好本次大赛参赛选手、杭外的刘浥尘在比赛中遇到了“荦(luò)荦大端”这一题,不仅观众傻眼了,就连主持人都惊呼“这个词没听过,不会写”。随着赛程的推后,题目也越来越难,“楞(léng)严经”“叱(chì)拔”“铲刈(yì)”“服膺(yīng)”等词语因为难度太大,使得观众吐槽“再一次挑战了智商”,更有网友质疑:这么难的词语,平时几乎用不到,考这样的题目,意义何在?甚至有家长在看完节目后感叹:我家孩子一大半不会写,是不是汉字没学好?陈先生女儿在建兰中学读初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这一晚,他和女儿一同早早地守在了电视机前,主持人报一题,他们就跟着写一题,实现和选手们同步答题。原来,这是语文郑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比赛很好看,不过有的词实在太难了!”陈先生说,总决赛的题目女儿有一些写不出来,不过他觉得很正常,不要求女儿全部都会写,“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学问,让孩子听听写写挺好的。”郑老师透露,班上的同学跟着电视一起写,正确率还是挺高的。她分析,节目中考到的词语70%来自于课堂,书本上、练习本上、拓展练习上等,大部分是可以答出来的。“比赛中有些词语没见过,但选手靠分析答对了,这种能力是考前集训达不到的效果,需要大量的阅读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