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教案实用的大班教案10篇【优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细菌的多样性,知道细菌对人体的益处和害处。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准备显微镜,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了解细菌的特点。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些细菌就会跑到我们身体里面。2、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不干净的。不干净的食物如变质的食物、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过期的食物等。小结:变质的食物、不卫生的食物、过期的食物都不能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不符合卫生标准,人吃了会生病。二、细菌的分类。看幼儿用书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小结:细菌分有害菌和有益菌,左边图中是食物放坏了,变质了,长细菌了,吃了会生病,这种细菌叫有害菌;右边的图中画有酸奶、葡萄酒、面包、馒头等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细菌对身体有好处,可以帮助消化,这种细菌叫有益菌。三、找细菌,学分类。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细菌,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如沙子里、厕所里、蛋糕里等。四、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1、教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细菌,如果我们吃东西时没有洗手或洗得不够干净,就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会肚子疼,会生病。2、学习"五步洗手法"。"湿":打开水龙头,将手淋湿后关紧。"搓":打肥皂或洗手液,手心手背搓干净。"冲":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捧":用手捧水冲水龙头后,关紧水龙头。"擦":用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净。大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探索的兴趣。2、通过一系列小实验,培养幼儿操作、观察、讲述能力。3、通过比较引导幼儿感知物体不同的下落速度和线路,并获得较正确的比较方法。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不同的物体下落的线路,速度都不一样。2、活动难点:同物不同形状下落速度理解。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塑料袋、沙包、小型玩具、纸片、羽毛、糖纸、毛线绳、实验记录纸等。2、知识准备:有观察过轻的物体(如:羽毛)下落时的经验,知道是慢慢的、飘着的。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演示物体下落实验,幼儿观察讲述。(2分)提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沙包、羽毛)我分别把它们抛到空中!大家看看,说说它们是怎样下落的。(二)展开:(25分)1、小实验《物体下落》。(4分)观察讲述实验材料(幼儿分成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提问: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你们看都有什么?幼儿说出实验材料名称(幼儿进行实验方法)各组幼儿每人拿一个实验物依次上抛!大家共同观察现象。提问:所有的物体被抛到空中后是怎样下落的?2、小实验《物体下落速度比较》(重点)(7分)方法:幼儿分成4组,各组幼儿一起抛出手中物体,观察比较物体下落现象,(可进行2次实验)。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指导语:刚才许多小朋友也发现了有的物体落得快,有的物体落得慢,在你们实验的材料中,哪些物品落得快?哪些物品落得慢呢?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实验时大家要同时松手,尽量把实验材料抛到一样的高度。提问:什么物体落得快?什么物体落得慢?为什么?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比较重的物体落得快,比较轻的物体落得慢。3、小实验《物体下落时的路线》(重点)(6分)(1)教师演示将羽毛和沙包分别抛到空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2)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物体下落路线。(3)每组选一位代表说说物体下落时呈现的路线。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4、小实验《同物不同形状下落实验》(难点)(8分)(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问:你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落下时的速度和线路不一样?(2)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实验。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小结:同样的物体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三)结束:(3分)1、对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请幼儿收拾整理桌面物品。2、活动延伸:制作《美丽的下落图》。方法:在白纸的一个角落,倒一点粘稠度适宜的水粉颜料,缓缓拿起白纸,使之竖直,颜料便往下直线流动,快到纸边时转一个方向,使颜料继续直线往下流动。如此循环,颜料在纸上,“走”(流动)出一条路径(轨迹)。活动反思: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