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智慧.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哲学与智慧.doc

哲学与智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哲学与智慧PAGE\*MERGEFORMAT3我对哲学与智慧的理解摘要智慧不是现实的物品,不能赠送,不能存储,既不能教,也不能传。智慧只是在生活中,随着我们的德性和能力一同展开,从而融会贯通于死生之间。哲学即是对智慧的热爱,佛教中的“转识成智”思想与哲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理解智慧,传承智慧,虽然不能通过教授使人拥有,但它还是可以学的。从“美德就是知识”我们可以窥探到哲学与智慧对人的影响有着很深的影响。关键字智慧哲学转识成智美德正文学习了奚老师哲学与智慧这门课,深刻体会到了哲学的博大精深,再一次领略了先哲非凡的智慧。课程以“转识成智”为线索,一步步探讨哲学对于人们生活中德性、思维能力等问题的思考。我们知道,“转识成智”原本是源于佛教的,即佛陀的“拈花微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传说、一次体验。对于佛陀的“拈花微笑”,弟子迦叶以低首微笑来展现其领悟,实际上已经把这认识转化为生命的活动、智慧的流传。我们虽不否认“转识成智”这个线索是来源于佛教,但其中的智慧的贡献却不能少了人类。通过学习我们慢慢体会到儒家、道家,甚至西方哲学之中也都蕴含着这个思想。那么我们该如何或者说以何种形式来将对智慧的理解和热爱传承下去呢,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哲学是不能教的”。我这样理解这句话,智慧是不能通过讲授来教的,但是知识是能教的,不过知识不是教育的根本的目的,教育根本的目的是使人能够更好的、更有意义地生活。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我对“哲学是不能教的”这个论断十分感兴趣,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发现哲学的智慧在于它是一种思维类型,哲学的精神和功能又正体现在它所提供的思维类型之中。要判断哲学能不能教,应该先从哲学的思维特征来把握。那么哲学又有哪些思维特征呢?又该从哪几个角度来划分呢?《哲学与智慧》这本是中提到,哲学的思维特征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问和批判。哲学正是以提问和批判而给人以智慧和精神,正是以提问使哲学具有批判的功能。那么这种“提问”和“批判”的能力能不能通过教育来传授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哲学的“提问”和“批判”,不是对具体事物的“提问”和“批判”,对具体事物我们可以上升到技术和科学的层面,它显然可以被传授。我们见过几代家传的名医,带领我们没见过几代家传的哲学家,因为医术可以被传授,但哲学的这种“提问”和“批判”能力是无法传授的。二、诠释和发挥。哲学可以成为一门诠释性的学科。诠释和发挥是以新的眼界和新的知识,对哲学传统进行发挥,发挥存在与诠释的过程之中。有人就曾说过,“一部哲学史实际上就是一代又一代哲学家重新诠释哲学传统的历史”。它的诠释能力只有神才能做到,人是无法通过讲授而学到的。三、抽象和概括。它是否能教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通常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人们是通过逻辑和数学来学习的。但是这种逻辑的方法与哲学所要求的概括和抽象是有距离的。前者是研究有限的失误,后者研究的是无限的事物,并且还包括未来的事物。它是没办法通过预测和讲授来学习到的。那么,既然哲学是不能教的,我们不就没有必要来学习这门课了吗?答案又是否定的。哲学还是可以学的,按照我的理解,我们学的哲学本身更像是一部哲学史,他囊括了众多先哲的思想,我们学习它既可以看做是用我们的思想来学习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可以看做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我倾向于后者,因为我热爱思考,喜欢读书,并且我还能够有一些理解,我还能提出问题,即使出现矛盾的地方,我也不会全盘否定自己,因为我会综合到各种因素去分析的。并且我还能思考一些人类永远面临的难题,即便没有终极答案,对于锻炼德性和思维还是非常有用处的。“转识成智”不仅仅是一条线索,也是一个流变,它以哲学的方式展现于心脑之间。记得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叫做“美德就是知识”。这句话看似简单不值得揣摩,但我们不能忽略先哲的智慧,它其实是在提醒人们,与知识相关的不仅是能力,而且更重要的还有美德。从“人呀,认识你自己”这个呼吁可以看出,后面讲述的便是对人的思考,到底人是什么?当我们睁开眼睛打量自然万物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为它们定下了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人。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格言意味着人不再把目光停留在自然界,而是回到人自身。但是通过“百家争鸣”,我们对“人是什么”这个话题越来越感到模糊,越来越难以去定义,最终只能说“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开始,也是一切问题的终了。抛开这个话题,我们又陷入的另一番争论之中,那便是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始终也是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由于讨论涉及的范围太广,在此不加赘述。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只好留着闲暇时间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慢慢探讨。不过在交流过程中,得到几个不错的关键词,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首先便是出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