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docx

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怎样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两次“逆反心理”,第一次发生在3岁左右,第二次发生在青春期。3岁左右幼儿的多种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要求,有自己独立做事的强烈愿望,他们不甘心处处听从成人的摆布和照料,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表现为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成人的干预,例如,吃饭时要自己吃,跟家长抢着扫地、抢着要拿东西……,但由于能力有限及自我控制较差,还不能真正将事情做好,力不从心反而弄得一塌糊涂,或是有头无尾,家长往往不愿让他们去做,孩子却表现出越不让做越要做的情景,在家长看来显得十分不听话,双方经常要发生冲突,生气的家长有时会打骂孩子,其结果是压制了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但过分放纵也会使孩子发展为任性、执拗、过于自我中心。有追踪研究显示:幼儿期间有反抗现象的孩子,长大后部分成为果断、有个性、意志坚强的人;没有反抗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没有主见、优柔寡断。因此,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时,家长应注意循循善诱,保护孩子正常的独立自主愿望,其原则是:(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好事,需要尊重,至于是否正确、能否完成的得好,则需要家长的引导。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做不好甚至“破坏”到越做越好的逐渐完善过程,允许他们失败、做错事,只有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孩子的能力才会得到发展。(2)少用或不用否定语气:“不许乱动”、“你这样不对”、“你不要玩了”……,大人们对孩子过多的否定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容易受挫,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并且会产生反感。所以,一般情况下应避免直接用否定语气,而采用协商的语气或其它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其注意,以阻止去做不恰当的事情,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3)坚持原则:对于孩子无理要求或做危险的事情时,应及时说明道理并坚决拒绝或制止,若孩子当时闹情绪可不理睬,在情绪平定下来后再解释为什么不可以做。第二反抗期在青少年阶段,尤其是15、16岁时,青少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显著增强,若青少年追求独立自主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抗。所以需要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加强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减少对他们合理要求的干预和限制。儿童的气质与行为从一出生,每个儿童的外在行为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爱笑、有的爱哭;有的好动、有的文静;有的主动大方,有的害羞胆小;有的小心翼翼、有的大大咧咧。这些形形色色的特点构成了儿童行为的独特性,即气质,这也是个性的重要方面。气质特点无好坏之分,看待气质的极端表现应从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观察儿童的气质:活动水平孩子的日常活动量。好动的特点虽然会影响一些事情的完成,但显得有朝气、有探索性。喜静的孩子可能做事较慢,但安静,认真仔细。规律性指吃喝、大小便、睡眠等生活和活动的规律性。规律性强,容易抚养,但难以接受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规律性弱抚养会有些麻烦,但容易接受习惯的变化。趋避性孩子是否容易接近陌生人、新事物、新环境。易接近的孩子容易接受新事物,主动接触人,但也容易接近不良事物。退缩的孩子回避新事物,怕见生人,但受不良影响的机会减少了。适应性孩子是否容易适应新环境。适应性强不怕换环境,但也易受到不利影响;适应性低虽然适应有困难,不过一但适应也能表现得很好。反应强度情绪反应的强烈程度。反应强烈易得到较多关心,但也会夸大事实另人误会,大哭大闹令人难以忍受。反应弱的孩子省心,但可能被忽视。情绪本质平日主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愉快、友好)还是消极(不愉快、不友好)。乐观、快乐的孩子令人喜欢,表情冷冰冰的孩子让人感到不快,但后者的内心实际样渴望快乐、友好。坚持性做事情遇到阻碍、困难时,克服障碍的坚持程度。坚持性高的孩子显得固执、任性,但他们有契而不舍的精神,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并取得好成绩。坚持性低的孩子遇挫折容易放弃,怕困难,不过他们容易听从大人的劝告,显得“听话”。注意分散度做事情的专注或分心程度。注意易分散会影响做事效率,但长处是容易哄。注意集中学习成绩好、做事效率高,但过于专注也会忽视了周围的重要信息。反应阈对声、光、温度、气味等生理性感知的敏感性,以及对人表情、态度变化等社会性特征的敏感性。敏感的孩子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善察言观色,但太敏感则可能出现如睡眠障碍、水土不服、胆小等问题。面对家长、学校、社会的要求,在孩子的适应社会和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消极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