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健康体检管理制度健康体检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健康体检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健康体检管理制度11、目的为了有效的防范职业风险,保证员工在职期间的职业健康,推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全体员工。3、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4、职责4、1coo负责核准员工年度体检计划。4、2人力资源部按公司“员工体检项目分类表”负责安排新员工的'体检。4、3后勤综合部医务室负责制定员工年度体检计划和组织年度体检工作。4、4后勤综合部医务室负责员工体检后的档案归口和健康指导。5、术语和定义5、1新员工体检:员工在入公司前须进行健康体检,符合标准后,方可进公司就职。5、2年度体检:在公司就职期间,根据国家职业健康规定进行的周期性体检。5、3应急体检:在职期间因工作岗位引起的身体不适,由公司医务室医生听取无锡市疾病控制中心专家意见后决定健康检查项目。5、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或更新员工个人健康档案资料。5、5职业健康监护指导:员工体检后的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工作。6、管理内容6、1体检类别6、1、1新员工体检、年度体检、应急体检。6、2体检医院6、2、1新员工体检——国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6、2、2年度体检——取得国家资格认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6、2、3应急体检——取得国家资格认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6、3体检组织部门6、3、1新员工体检——人力资源部。6、3、2年度体检——后勤综合部医务室。6、3、3应急体检——后勤综合部医务室。6、4体检项目——祥见〈员工体检项目分类表〉6、4、1新员工体检——常规(内、外、五官科);心电图、胸透;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尿tt、肝功能—谷丙、放免—表抗)。6、4、2年度体检——常规(内、外、五官科);心电图、“b”超、胸透;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谷丙、放免、生化项目—血bun、血三脂、血糖);妇科检查。6、4、3应急体检——公司医务室医生听取无锡市疾控中心专家意见后决定健康检查项目。6、5体检周期6、5、1新员工体检——被公司录用前。6、5、2年度体检——公司后勤综合部医务室每年定期组织工作满二年的员工进行年度体检,其中40岁以上女员工每一年做一次妇科检查。6、5、3应急体检——必要时随时进行。6、6费用承担6、6、1公司承担:新员工体检费(员工个人先垫付待试用期满转正后汇总人力资源部由公司报销);年度体检费。6、6、2本人承担:由于自身原因而出现的异常情况,需要再次复检或跟踪性复查等所花费用。6、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6、7、1档案归口:新员工体检——资料由人力资源部归入员工个人档案并做好信息汇总工作;年度体检——体检机构将体检信息反馈给公司医务室,医务室将对体检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评价、并随时接受员工的个人健康咨询,资料由人力资源部归入员工个人档案;应急体检——医务室将如实向公司员工公布体检结果,资料由人力资源部归入员工个人档案。6、7、2健康指导:体检异常情况者,医务室医生实施跟踪性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等保健工作,使员工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治疗、保健等方法,使身体从亚健康状态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6、7、3档案保密:人力资源部、后勤综合部医务室医生对公司员工的个人体检资料和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健康体检管理制度21、员工须参加基础卫生培训、持有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健康证时效为一年。2、员工(待聘人员)办理健康证须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进行体检。3、员工(待聘人员)健康证办理须本人进行,严禁代检、代查;严格遵守体检注意事项。4、健康证到期再行体检的员工,检查未合格的应立即停职,禁入加工间、禁止与原材料接触,并进行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将予以解聘,复查合格者则恢复原岗位工作;待聘人员体检不合格的`,不予聘用。5、员工在岗期间,健康证原件交个人保管,其复印件交食堂、餐厅统一存档管理,以备查阅。6、健康证到期而未办理的员工,应立即组织办理,直至领取新的健康证后方能上岗工作。7、学校食堂主管人员须经常对员工个人健康、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员应及时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健康体检管理制度3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广大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保证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职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