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猫巷****觅蓉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西省大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江西省大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几乎所有伦理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对生活有所经历和思考的普通人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当我们如此提问的时候,内心已经生出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提出后面这个问题并不会让人感到愉快,但它却必须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不仅因为两个问题其实“一体两面”,更是因为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即道德乃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反思和选择的产物。人类并非天生完美,更谈不上是一种始终向善的生物。资源的有限、利益的排他、人情的纠缠,往往会影响我们,使我们即便懂得了道德的知识和原则,也依然不能按照这些知识和原则所提出的道德要求来行动。所以,我们不是“天生地”或“必然地”就生活在一个道德的世界中,而全是我们在“讲道德”与“不讲道德”的两可之间经过权衡、反思而选择了前者的后果。这恰恰表明,道德是奠基于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的产物。相应的,“讲道德”成为人这种生灵不仅显著而且引以为豪的标志,也正是因为它构成了对人性本质的展示和呈现。为了表明“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伦理学家给出了许多论证方案。其中一种典型方案是,将“讲道德”与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以及人类生活的繁荣联系起来,通过描述和阐释道德对人类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超越的关键作用而证明“讲道德”的必要性。这就是所谓的“崇高性论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会强调伦理美德与实践智慧,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会强调“仁义礼智”或“心之四端”,为什么宗教家往往设计一些经由道德实践而获得解救的修行之途。因为他们都试图表明,在推动人类走向崇高、臻于卓越的过程中,道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论证方案,那就是“脆弱性论证”。与“崇高性论证”相比,它的着眼之处不是个体的完善、集体的兴旺或生活的繁荣,而是个人的生存、集体的维系或生活的延续。它的基本逻辑在于告诫人们,如果缺少道德,个体将无法继续生存,集体将分崩离析,整个人类生活将退回到“丛林状态”。原因在于,就个体而言,人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在智力上都极为有限和脆弱,这使人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建立互相帮扶和约束的秩序,结成拥有一定规则的集体和社会,从而确保每位成员的安全与发展。所以,功利主义者会强调道德对于趋利避害的基本人性的遵循与束缚,启蒙思想家会强调各种社会契约的设计及其合理性,而那些受进化论影响的学者则试图证明,我们这种“讲道德”的人类的存活与繁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生存竞争中胜过了那些“不讲道德”的物种或人种罢了。其实,这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在回答“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时,它们只是不同侧重的回答方式。对于许多影响深远的道德理论而言,其答案的内容往往兼而有之。(摘编自李义天《人为什么要讲道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为什么要讲道德,这是伦理学家和对生活有所经历、思考的普通人广泛关注过的问题。B.道德是以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为基础的产物,“讲道德”经过了人类的反复权衡和反思。C.“讲道德”是人的显著标志和本质呈现,因而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会自觉选择讲道德。D.中外一些思想家和宗教家认为,道德在人类走向崇高、卓越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设问,然后从反面思考,正反对比得出结论:道德是人们反思、选择的产物。B.文章列举“崇高性”和“脆弱性”两种方案论证“讲道德”是人更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C.文章用例证法,论证在不同国度、不同领域存在与“崇高性论证”相似的主张和做法。D.文章在分析、说理的基础上得出的“两种论证并非决然分隔”这一结论,具有辩证意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弄明白“人为什么要讲道德”,必须先想清楚“人可不可以不讲道德”这一问题。B.人并非始终向善,有时也不按道德要求行动,因而“讲道德”不能构成人性本质的呈现。C.人类个体在体力、智力上极为脆弱,“讲道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秩序,确保成员安全。D.功利主义者认为,“趋利避害”是基本人性,“道德”对其有束缚作用,不应“讲道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汽车产业处处长李伟利昨日表示,近两年来,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在大幅度提升,2017年私人消费超过60%。据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