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大全11篇).docx
上传人:挥剑****天涯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9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大全11篇).docx

最新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大全11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大全11篇)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确保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有效地运行。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精确和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和词汇,提高写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经历的回顾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写作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增加思考深度。总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总结本身,更在于思考和改进的过程。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篇一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指在保持资产归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制度创新,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5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双向选择,坚持公益、创新机制,便民惠民、群众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医联体建设发展,健全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效率提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政策落实,方便群众更好就医,不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机构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2018年至2019年,建成以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龙头的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慢病科(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专科联盟;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三级的影像、心电、检验、消毒供应、病理中心;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全市二级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2020年,以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和监管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努力建成立足广元,辐射川、陕、甘毗邻地区的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基本建成,全面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基本建成覆盖临床主要学科的专科联盟,市、县区级医疗机构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并向各类专科、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二、主要任务。1.组建城市医疗集团。由市级三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牵头,联合邻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二级医院、县区医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进一步—2—明确和调整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实现“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2.建设县域医疗共同体。加快推进以县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医共体”内要明确县区、乡镇医疗机构收治病种目录,明确县级医院下转病种清单;要实行药品议价、采购、配送、结算四统一管理,实现域内同药同质同价;要以县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主建立影像、消毒供应、心电、医学检验、病理等检查检验中心,为基层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支持朝天区、青川县、昭化区及我市边、远、穷,缺医少药地区率先成立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的县乡紧密型医共体。—3—支持市第二人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以职业病科、眼科、妇儿科等省市重点专科为基础,分别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联盟内实现“四个共享”——专家共享、临床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借助智联信息化技术,打造“同质化、高水平”诊疗服务,优化医疗资源供给侧结构,造福更大范围内患者,增强群众获得感。4.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的远程医疗平台,鼓励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上级制定方案、下级实施治疗”医疗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二)完善内部分工协作机制。5.切实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鼓励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制定医联体章程,规定主体单位和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医联体以管理和技术合作为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组织制度。医联体可探索成立理事会。6.加快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按照有关文件确定的功能定位承担相应医疗卫生服务职责,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