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docx
上传人:白真****ng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docx

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11.破坏性的批评当一个孩子一件事没做好,家长进行破坏性的批评,因为做错一件事,导致对人的否定,会使孩子觉得太痛苦了。他会发现负责任等于痛苦。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他的潜意识里,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丈夫;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她的潜意识中,负责任等于痛苦,那么她怎么能照顾好她的孩子!破坏性的批评导致这些恶果,一切取决于你给孩子的.神经连结。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曾对父母的批评是否对孩子成长有所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举出了一些使孩子产生痛苦连结和破坏性的话语:使用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废物!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跟你爹一样!责难——叫你不要做,你还要做,真是不可救药!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狡辩!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还敢顶嘴!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妈就不爱你了!滚出去!央求——我求你看一会英语吧,儿子!贿赂——只要你这次考100分,我就给你100块零花钱。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后还要做大事,做梦去吧!这些词语是那些热心的家长经常用的话。这样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只会把事情弄僵,更会把孩子的不良行为放大,致于不可救药。2.过分严厉,使孩子不敢负责,怕失败,怕惩罚当我们过分严厉,并且出了错误后对孩子进行各种惩罚。“你必须把车开出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次理必须考90分以上,否则就别再进这个家!”“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妈妈就不活了!”最后,当我们过分严厉,孩子不敢负责任了,因为他感觉负不起责任。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2“不跟你玩了!”这句出自一位小朋友之口的气话,给我上了一节深刻而生动的教育课。一天,一初兴奋地告诉我,他学会跳绳,并骄傲地问我:“徐老师,你会跳吗?”“我当然会了!”“那咱俩一起来比赛!”于是,在活动区里,我俩“厮杀”起来,许多孩子看到后,都好奇地围拢过来,很想看一看到底谁胜谁负。第一回合,我轻而易举地赢了。第二回合,我以教师地姿态指点了他几招,并且声明不许耍赖皮,最后还是我赢了。在一旁观看地孩子们一齐拍手夸赞:“徐老师太榜了!”“徐老师真聪明!”听到这些夸赞的话,我竟有些飘飘然了,“一初,我们再来一场。”一初甩下绳,看了我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玩得好好的怎么走了。”我走上前去拉住他说:“接着玩吧!”他使劲地甩掉我的手:“不跟你玩了!”我一愣,一股失落感涌上心头,这是怎么了?音乐响起,该组织其他活动了,孩子们迅速地收拾着活动地材料,然后上厕所、喝水......我两眼不时瞟一眼正在喝水地一出初,每当要与他目光相接时,他马上转移视线,看也不看我。看起来小家伙真是生我的气了!午睡时,我坐在桌边反省自己的行为,我究竟什么地方做错了呢?活动区跳绳的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蓦地,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怎么那么糊涂,光顾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竟丝毫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与自尊!怪不得小家伙不跟我玩了呢。如果一除是一个胆续内向的孩子,他不用“我不跟你玩了”来表示不满,我还能发现自己工作张的疏忽吗?也许孩子刚刚建立起的一点儿自信因为我的一时高兴而被“扼杀”了。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会幼儿某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使他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学会某种知识技能的幼儿来讲,来自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显得更为重要了。而我恰恰忽略了一初刚学会新本领急于表现,想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光顾自己高兴却伤害了他。我本应当抓住这次机会,给幼儿创造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请一初当“小老师”,把自己所学的.本领交给其他小朋友,这样既能增进他对跳绳的学习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又能以点带面,激发更多孩子学习的兴趣,而我却偏偏失去这次机会。由此我越发体会到走入幼儿的世界去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应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更需要老师实实在在地从孩子地角度考虑问题,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放在首位。大班幼儿教育的随笔3新学期开始我的宝贝升入中班了,已经从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变成哥哥姐姐了,我们都由衷地感到高兴。可是升入中班后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了,要在幼儿园给小班的小朋友做好榜样,还要加强自己的自理能力,常规更要比以前好,还要更好地学会互相帮助等等,一系列的的要求摆在我们面前。可是等我们开学来到幼儿园后,发现一切都变了。部分孩子的普通话不会说了,吃饭也用左手,被子不会叠了,还学会了打架,看到这些情况我伤心了,就放了十几天的暑假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难道这不能说明家长在家对孩子的溺爱吗?记得以前我曾经发过一篇关于溺爱孩子的日志,看来部分家长根本没引起重视,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假期中让孩子自由散漫,好的生活习惯没有了,溺爱孩子,什么也帮助孩子做等等,这些对孩子们是不利的,因此我想告诫部分家长,为了孩子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理能力,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