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妮尔的芳心》又译《大地(dàdì)的女儿》第一节社会化概述(ɡàishù)一、社会化的含义(hányì)理解社会化的三个视角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承,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biāozhǔn))的内化社会心理学:个性发展,形成自我(内化他人态度,按照他人的一般期待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社会学:角色承担(了解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遵从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顺利完成角色义务)二、社会化的特征社会强制性;个体主观(zhǔguān)能动性;终身持续性教化(强制性)+调适(能动性)活到老,学到老三、社会化的类型(lèixíng)1.基本社会化★一个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这是社会化中最主要的内容。(1)儿童期社会化——初始社会化儿童期社会化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yǔyán)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儿童通过学习、模仿同类或邻近其他个体的活动方式,逐渐将其他个体的行为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2)青少年时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学习技能和将来要扮演的角色2.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指成年人为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juésè)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二)按社会化的方向划分1.正向社会化★长辈将社会文化规范和知识传授给晚辈(wǎnbèi)。2.平向社会化★是指学习发生在同辈人之间。3.逆向社会化★晚辈(wǎnbèi)给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玛格丽特•米德《文化(wénhuà)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前喻文化(wénhuà)(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wénhuà)(同辈相互学习)后喻文化(wénhuà)(长辈向晚辈学习)第一章过去前喻文化(wénhuà)和学富五车的长辈第二章现在并喻文化(wénhuà)和亲密无间的同辈第三章未来后喻文化(wénhuà)和前途未卜的晚辈★前喻文化是一种传统支配现在的社会,在那里,年轻人的生活是听从长者筹划安排的,他们的生存任务就是保存和复制传统;而后喻文化与此相反,它是一种将来支配现在的社会,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社会,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并永远保持年轻人的心境。★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nénggòu)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永远不可能再年轻。”——摘自《文化与承诺》四、社会化的基本(jīběn)内容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tiáojiàn)和主体一、社会化的生物(shēngwù)基础二、社会(shèhuì)化的社会(shèhuì)主体(1)二、社会(shèhuì)化的社会(shèhuì)主体(2)“沉默的螺旋”理论德国传播学者诺依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理论,意指大多数人都力图避免孤立状态,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意见同占据(zhànjù)强势的观点不一致,便会沉默下去;随后大都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样便开始了一个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螺旋过程,不断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而其中占强势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由大众传媒造成的。例如,在如何认识历史(侵略战争的价值判断)的问题上,日本《产经新闻》等右派媒体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了煽动民族主义的宣传,引导舆论把判断标准只定位在两个对立的极端上,即“说日本或日本人好话”还是“说日本或日本人坏话”,而依据历史事实的冷静思考已经淡出。(日)小森阳一:《“沉默的螺旋”:当今日本新闻媒体的质变》,《博览群书》2006年第1期。第三节研究(yánjiū)社会化的理论视角研究社会化的理论(lǐlùn)视角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réngé)”。“人格(réngé)”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它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质的总和。人格(réngé)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自我意识是个体关于“我是谁”的看法和判断,它是人格(réngé)的核心组成部分。婴儿刚出生时并不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因而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社会学对于自我(zìwǒ)的研究(一)库利:“镜中我”理论(lǐlùn)查尔斯·霍顿·库利(C.H.Cooley)美国社会学家自我意识和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是在不断观察和反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三个阶段首先,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fāngshì);其次,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像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