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一条****杉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特别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此外,“自然合理”特别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我们的一种观念:理性是清晰的、准确的,也是可靠的;而直觉是模糊的、不准确的,是不可靠的。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越有可能对事物的认识片面。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道理。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摘编自褛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医看来,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这是整体关联思维的体现。B.中医重视差异性,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与“科学合理”的思维大相径庭。C.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D.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逐渐意识到,认识事物时越模糊就会越接近事物的原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从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个方面展开对“自然合理”的论述,论证思路清晰。B.第四段讲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是为了论证科学模糊学理论的正确性。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体现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点,含有为中医正名的动机。D.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医中的体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方面,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比实证观念更具优势。B.中医崇尚“自然合理”,注重个性,与科学合理有本质区别,所以缺乏科学的普适性。C:如果澄清了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中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它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思维的提升。(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材料二: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