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秋季学期课程号:《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油藏描述基础部分)》期末考试试卷(A)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班号题号得分一学号二三姓名四得分五总分一、论述题1论述常见地震反射结构的类型并解释其地质意义(25分)2论述关键井在油藏描述中的作用(20分)3论述剩余油的形成机理与分布模式(25分)三、设计题(30分)假设条件:在油田开发的早期阶段,有少量的钻井,有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目标是计算地质储量,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要求:设计油藏描述的研究方案和技术流程1(共n页)2004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秋季学期《油藏描述与数值模拟(油藏描述基础部分)》期末考试试卷标准答案(A)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论述题(三道题,共70分)1论述常见地震反射结构的类型并解释其地质意义(25分)评分标准:描述出5种主要反射结构(15分);给出各种结构的地质意义(10分)。答题要点:常见反射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解释:(1)平行、亚平行结构:反射同相轴之间彼此平行或近于平行,代表着一种沉积能量较低的沉积背景。(2)发散结构:反射同相轴向着盆地下倾方向有规律的增多,并且是以地层逐渐增厚为特点的结构形态。是由盆地稳定地差异沉降引起。(3)前积反射结构:反射同相轴向着某一方向有规律的斜向排列,通常反映某种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由前积作用产生的反射结构。前种结构可进一步划分为:(a)S型前积;(b)斜交型前积;(c)复合的S-斜交型前积;(d)平行斜交前积;(e)迭瓦型前积;(f)波状斜交型前积。不同的前积结构形式代表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a)S型前积:具有完整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其连续性最好,振幅较强,代表着一种水流能量较低的环境。(b)切线斜交型前积:由很多相对倾斜而又互相平行的反射组成,其上倾方向对上界面顶超或削截,下倾方向下超于下界面之上,可形成底积层。代表着沉积物供给速度快,水流能量大,改造作用较强的沉积作用特点。(c)复合的S-斜交型前积:是由S型和斜交型前积复合而成,其特点是S型与斜交型反射层交替出。代表着沉积能量强弱交替的沉积特点。2(共n页)2004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秋季学期(d)迭瓦型前积:在二个平行的上下界面之间,有几组微微倾斜的互相平行的,不连续的反射层,它们无顶积层也无底积层,只有前积层。代表着一种浅水低能条件下的沉积作用特点。(e)波状斜交型前积:反射波排列较乱,有微弱的不明显的前积现象,但方向多变。代表了多方向水流交替作用的沉积环境。(4)乱岗状反射结构:由不规则的、不连续的亚平行反射波组成,有许多非系统性的反射终止和同相轴分裂现象。此类结构代表着一种分散弱水流或河流之间的堆积,解释为前三角洲或朵叶体之间的沉积作用。(5)杂乱反射结构:多为不连续、不规则的短轴反射,可解释为地层受到剧烈变形,破坏了连续性后造成的。2论述关键井在油藏描述中的作用(20分)评分标准:关键井的概念、作用(4条),共5个要点,每个要点4分。答题要点:关键井的概念:位于油藏关键部位,具有良好地质控制条件的井。关键井的作用:(1)测井资料标准化:岩心—测井、测井—测井,深度匹配、数值匹配(2)建立“四性”关系:查清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基本特征、内在关系、影响因素:岩性:岩石骨架的矿物成分、含量、杂基、胶结成分与含量度量:岩石类型、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物性:岩石的孔、渗特性,包括孔隙类型、分布状态、孔隙结构、渗流特性。度量参数有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相对渗透率;含油性:油气在储层中的物理分布与饱和状态、油气性质等。度量参数有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压力。(3)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参数,建立测井与物性间的油田转换关系求准储层物性参数,为油藏评价提供依据。(4)确定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的物性下限标准。透层:即储层,具有可供流体储存和渗流空间的岩层。3(共n页)2004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秋季学期有效层:具有工业油气流的岩层。隔层:对流体渗流起隔挡作用的非渗透层或极低渗透层。3论述宏观剩余油的形成机理与分布模式评分标准:形成机理有4个要点,至少要答对3个,共15分;分布模式分平面与垂向,第个要点5分,共10分。答案要点:宏观剩余油形成机理:(1)沉积条件的控制作用:包括沉积沉积韵律、沉积构造、沉积微相等。(2)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作用:包括平行层面夹隔层、斜交层面的夹隔层等。(3)微构造成控制作用:低级序断层作用和微幅度构造作用等。(4)注采井网控制作用:主要是注采井网不合理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