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内优质资源:EPC依势发展节能服务产业这个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战略新兴产业,在中国市场上逐渐生根、发芽、快速成长,而合同能源管理(EPC)这个从国外引进的、现被广泛应用的节能机制在中国的节能减排领域撑起了一片天。为何合同能源管理会备受企业的青睐?为何它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又有哪些内部因素影响着其在中国的推广?“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是哲学范畴内对内因作用的论述。的确,内因的推动作用对事物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可以左右一个事物的发展方向,或好或坏,或前进或后退。节能服务产业——这个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战略新兴产业,在中国市场上逐渐生根、发芽、快速成长,而合同能源管理(EPC)这个从国外引进的、现被广泛应用的节能机制在中国的节能减排领域撑起了一片天,为中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何合同能源管理会备受企业的青睐?为何它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又有哪些内部因素影响着其在中国的推广?从全国节能市场大背景来看,政策、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都是影响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下政策齐发力灯塔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茫茫的大海上,为过往的船只指引正确的行进方向。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过程中,政策因素恰恰起到了灯塔的作用,它为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其中包括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2010年4月,国务院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25号),提出要充分认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作为首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5号文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为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得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此后有关合同能源管理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借鉴意义。为了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题,进一步激发节能企业的发展,2010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支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奖励资金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也进一步促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腾飞,国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支持却没有停下脚步,为了确保“十二五”节能目标顺利完成,我国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8月6日国务院于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中提出:“十二五”时期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需投资约23660亿元,其中节能重点工程投入9820亿元,形成节能能力3亿吨标准煤,并将“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列入十大节能减排工程。同时,国务院于7月9日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提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铁道部《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均提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这表明,国务院及各个部门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这给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说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环境正在趋于完善。有了国家层面的引导与支持,各地方也纷纷跟进,出台适合当地情况的政策,保障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在湖南省印发的《湖南省“十二五”节能规划》中,提出在重点扶持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先进技术及坚持跟踪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同时,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改,鼓励其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批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经营的大型节能服务企业。同样,为规范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指导节能服务公司实操,宣传合同能源管理政策,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山西省编写了《山西省合同能源管理操作指南(2012版)》,保障合同能源管理稳步实施。上下齐发力,给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节能服务产业也依靠政策的东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节能企业众人推“千里良驹还需伯乐识”,在节能服务产业当中,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机制就犹如千里良驹,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如果没有“伯乐”赏识,再好的潜力也无法激发出来,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能否把合同能源管理的潜力激发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合同能源管理自进入中国以来,就依托节能企业而存在。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3个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