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莫把"志愿服务"当商品“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活动最早起源于欧洲,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各国间交流密切、来往频繁,志愿服务逐渐在全球范围传播开来。志愿服务以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为基本特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内涵,它是人们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志愿服务与其在精神内涵上具有根本一致性,它是民族精神文化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对“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现代阐释与升华。在我国,无论是隆重的国际盛会,还是受灾及贫困地区,甚至小到社区里巷,都会看到志愿服务者的身影。他们奉献着热情与汗水,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关怀与服务,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许与钦佩。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作为面试求职的筹码,认为凭借着志愿服务经历,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招聘单位,都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这种以志愿服务经历换取优厚待遇的行为,难掩其功利主义味道,这与志愿服务的精神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常常导致市场主体私欲膨胀和功利主义倾向,因此志愿服务不能用市场化标准衡量,更不能作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手段和途径。这类行为如果得不到有力的约束和正确的制度引导,不但会影响人格、品格的养成,更会影响到良好社会风气的树立。因此,政府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必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举措。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志愿者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和贯彻。相关部门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举办志愿精神讨论会、“我奉献我快乐”志愿者服务心得座谈会、各国各地区志愿服务开展成果展示等活动,发掘志愿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最终旨归,加深志愿者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倡导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开展志愿服务,从根本上杜绝市场化、功利化在志愿服务中滋生蔓延的可能。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加快成立负责志愿者服务的全国性组织机构和分管机构。研究制定志愿服务活动准则与范围,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通过非物质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志愿者积极性,壮大志愿者队伍。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扩大社会参与范围,建立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共同营造的志愿服务体系。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拓宽志愿服务项目渠道,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走上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轨道,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普及志愿服务知识,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和可持续发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真正的志愿服务需要怀揣着一颗无私、无求、乐人、乐己的心灵去实践。志愿服务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志愿精神,扩大全民参与范围,必将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到志愿行动中,促使“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这一美德在当代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必将对推动形成优良的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