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评入选2002-2003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组室体育部公示材料2002年9月,东华大学体育部在体育教学上实施了具有东华大学特色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它是我国体育教学史上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体育部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根据我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师资资源,共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健美、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大型团体操、体育基础14个教学俱乐部。经过一年的教学,通过对3000名参加俱乐部课程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了解到:99%的学生赞同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15%的学生要求增设运动项目。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体育部大力开发资源,选派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加大投资力度。于2003年9月又增设了攀岩、定向越野、自行车、棒球这四个时尚的、受同学普遍欢迎的俱乐部。目前已开设了18个俱乐部(22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既是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标准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在这些标准实践过程中,由于其测试的项目和评价多是针对与运动相关的身体素质而设计的,在评价过程中比较注重运动素质,以“时间、高度、远度”等传统的竞技指标和运动素质去要求和评价学生,而不太注重与健康相关的身体素质。由于测试项目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上课围着测试项目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如此,出现了体育教学应试化的现象。总体而言,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与社会发展有相当的距离,内容单一的教学体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体育课往往成为运动训练课。这种教学实践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原有的兴趣和爱好,转而变得回避和讨厌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2年5月,对全校5000名99、00、01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就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听取来自学生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有97.8﹪的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有91.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需进行改革。调查反映了学生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校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我校完全学分制的实行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1.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我们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把校内外群体竞赛活动纳入到体育教学俱乐部中去,由各俱乐部负责组队组织参加校内外的群体竞赛活动,许多教学俱乐部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内体育活动常年不断,开展得轰轰烈烈,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打破原有系别、年级、班级、性别建制,重新组班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选课采用校学分制选课系统进行。学生第一次选课后,根据学生的选课需求适当地增减课时再进行第二次选课,提供全时段的教学俱乐部服务,课程安排从8:00—21:40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2.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体育课是公共基础课,它以必修的形式贯穿学生本科1—3年级,是学校覆盖面最大的课程。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以后,教学内容在保留了原有的篮、排、足、乒乓等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颖的、学生喜爱的、时尚的,同时也具有锻炼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攀岩、体育舞蹈、定向越野、街舞等。目前已经开设了18个教学俱乐部(22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开设的俱乐部是: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健美、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游泳、攀岩、定向越野、大型团体操、体育基础俱乐部。要求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实行分级教学的模式:基础班和提高班。从实际出发,编写了适合我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使用的教材。3.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根据《纲要》的五个课程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我们以新的五个课程目标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