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小故事.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孝的小故事.docx

孝的小故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孝的小故事关于孝的小故事(荐)关于孝的小故事1小时候,夏夜纳凉,爷爷喜欢给我们讲这样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一对夫妻父母早逝,家中无长,憾缺承膝之欢,妻子便责令丈夫外出寻亲。另外一对夫妇,家中有一耄耋老母,口流涎眼生疮,越看越令人生厌,于是妻子责令丈夫将老人送至野外,盼其“自然”死亡。不孝之子反复斗争,无奈“妻管严”严重,只好照办。老母被抛弃后,恰被寻亲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有老人的日子没有闹饥荒,善良的夫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气少雨,旁人无收,他们的稻谷依然粒粒饱满。如此循环,日子便越过越安、越过越好、越过越殷实。爷爷说:真是善有善报啊!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没有因节省了口粮而舒坦,反而越过越紧张,最后一场天火将房屋烧尽。无奈,夫妻只好双双出门讨饭。好心人家富足,决定放粥三天救济周边穷人。第一天从队伍的东首发放,排在队尾的忤逆(wǔnì)夫妻没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赶了个大早抢至东首,但好心人家思考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没得到就从西边放起,忤逆夫妇又没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从两头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间的忤逆夫妻又没得到!三天没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甚感愧疚,就把他们请至家中,预备食物招待。忤逆夫妻走进好心人家殷实的堂屋,发现自家耳不聪目不明却满脸红光的老母,顿时羞愧难当……爷爷说: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这样的教化故事带有太多的离奇色彩,爷爷的思想里也掺杂了太多的因果报应,我读书比他多,自然不全信。但我相信那句话:人老了,也是有用的。不谈其他,只谈夫君家年近九旬的祖母。在我们全家离开的日子,她老人家每一天从大伯家赶过来照看我们的.院子。鸡来赶鸡,狗来撵狗,碰到陌生人进来了,还能瞪上昏花的老眼骂上几句,实在无事就扫上两帚……只是一把老骨头,却持续了我们老家院子的整洁与安宁,同时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之后,奶奶越过越老,越过越糊涂,不认识邻居,不认识亲友,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儿子。但我那不常回家的女儿走至她身边时,她却惊喜不已,伸出枯瘦的手摸摸女儿花一样的脸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祥:“这不是我们家的孩子吗!”这样昏聩的老者,有时如老僧入定,有时如大仙跳场,有时如巫师宣法,但她见到亲人的这一句话,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骨肉亲情,我这个孙辈媳妇立即拥有了家族的回归感。看来,老人的一句话抵得上一本书的宣传教化啊!5岁的女儿说:“太奶奶什么也不晓得了,没用了,要死了。”童言无忌,一家人都发笑,而我赶紧制止:“太奶奶有用,太奶奶往那儿一坐,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就成立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就安定了,一段匆匆赶路的旅程就吉祥了。”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就彰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瑞。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所以,怎能说太奶奶没用呢?因为奶奶的存在,我的公公婆婆需要定期回家照顾,年近半百的他们搀扶着走过许多路,经过许多事,此刻又一齐回家照顾老人,共同的担子愈发凸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奶奶年轻时对我婆婆很苛刻。而此刻婆婆不计前嫌,替她洗头洗澡剪指甲。老人家清醒时说尽好话,为当年事羞愧不已。婆婆听了自然舒坦,多年的心结因此打开,心结打开了便愈发活得简单愉悦。而我们晚辈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对待他们也尽心尽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不能不说是一种善报,就像故事中的好心夫妇。所以,那个关于孝道的故事,我会继承爷爷的习惯,继续讲,讲给我的弟妹听,讲给我的女儿听,此刻写下来,讲给亲爱的你听。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讲故事的爷爷早已作古,但爷爷的那句话依然是至理:善有善报。我相信。聪明的你也必须相信!关于孝的小故事2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关于孝的小故事3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交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令医生十分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医生拗但是母亲,同意了他的要求。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之后镶牙。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话钱给母亲镶一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