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工作总结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技术工作总结精编.docx

技术工作总结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技术工作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技术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技术工作总结1回想起这十几年的工作,我始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热爱连铸事业,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尽忠本职工作,与同事团结合作。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本职工作。在旧设备的淘汰,新设备的安装调试期间,为了更快更好的熟悉设备并熟练圆满地完成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新设备的操作方式,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做为我厂的一名连铸工,我所在的3号连铸机生产的铸坯为高速线材热供,因此我把为轧钢工序提供合格铸坯作为我工作的重心。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工作中也发现总结了一些与铸坯质量相关的经验,现做如下介绍:1、浇注过程中最常见的生产事故就是漏钢和中间包水口堵塞。通过这十几年的现场工作,我了解到3#机漏钢主要种类是夹渣漏钢和裂纹漏钢。造成这两种漏钢的原因几乎都是化渣不好,使坯壳和结晶器之间润滑不良或坯壳厚度生长不均。在浇注低合金钢种时,由于钢水流动性差结晶器液位波动较频繁,也是造成夹渣漏钢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化渣不良的情况我总结出根据钢种及浇注温度控制保护渣的加入量和填加的间隔时间,保护渣加入量在3040mm之间,保护渣厚度不低于20mm,填加最佳时机为结晶器内表层保护渣刚开始燃烧,即结晶器上口有微微白色烟雾冒出。2、浇注时脱方现象常有发生,往往出结晶器后铸坯就发生了明显的脱方。针对此问题,我认为除了保证浸入式水口的对中,对此流选用合适锥度的结晶器,并根据钢种、拉坯速度的变化浇注参数有所区别外。对结晶器水缝面积控制的精确精确性和出水温度的控制也很重要。3、我车间浸入式水口浸入深度没有明确规定,有的.中间包由于耳轴偏高浸入水口浸入深度较浅。插入深度太浅,结晶器钢渣界面搅动剧烈,就会发生铸坯皮下夹渣等质量问题,同时也加大了漏钢事故的发生率;随着中间包浸入式水口深度的增加,结晶器钢渣界面搅动逐渐减弱,保护渣覆盖良好,而如果插入深度的太深,就会出现保护渣熔化不均匀,表面结壳等问题,影响结晶器传热效果。据观察总结插入深度一般在(145±5)mm为宜。在我厂“打造精品长材”理念的灌输下,我认识到只通过成品检验得到的是合格品,但不是精品,必须树立过程质量意识、狠抓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到精品,只有精品才能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立于不败。工作中做到党员模范作用,以打造行业最具竞争力建材厂为动力,做到“三稳定”操作,保证铸坯质量。在交接班工作之前做好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对连铸的操作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的水平。技术工作总结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叫XXX,20xx年从红河农村来到云锡老厂分矿竹叶山坑,在二工区采矿组从事井下采矿一线生产工作。五年以来,在竹叶山坑1785中段13-2-5#矿体的开采中,在师傅们的帮助和培养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对全面采矿法生产工艺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很多采矿知识。对13-2-5#矿体的开采,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的是空场采矿法中的房柱法,此采矿法留规则矿柱,间距5~8米,所以矿石损失率较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按采矿方法的要求进行施工,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回采,在先采矿房后采矿柱,并尽量减少矿柱,降低矿石损失。在矿石的回采过程中,我根据矿体和矿房顶板稳固情况,凭着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在确定矿房顶板稳固和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把部分矿柱进行回采,为了方便扒矿,采取交错式留矿柱法,既降低了矿石率,又提供了出矿环节的便利。向工区领导和有关技术人员建议回采部分矿柱的想法,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对部分矿柱进行了回采,通过对矿柱的回采,降低矿石的损失率,满足坑口生产。去年5月,坑口为了进一步落实老厂分矿“成本管理年”的活动,加强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型坑口创建工作,结合坑口生产实际,根据13-2-5#矿体的生产实际情况,在我工区进行的“浅眼拉底落矿”试验成功,并已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