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九章脉管系脉管系包括心血管系和淋巴系,是一套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封闭管道。第一节心血管系一、心血管系的组成心血管系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又包括动脉(dòngmài)、静脉和毛细血管。二、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xīnshì)出发,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的周而复始的过程,称血液循环。又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máoxìxuèꞬuǎn)网→肺静脉属支→肺静脉→左心房。心的前面(qiánmian)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盖,只有一小部分借心包与胸骨下份和左侧4~6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临床心内注射应选择胸骨左缘第4肋间处进针,可不伤及肺和胸膜。心的位置心脏位于中纵隔(zònggé)前面大部被肺遮胸骨左四、五肋急救药物可注射(二)心的外形心呈倒置圆锥形,纵轴斜向左前下方(xiàfānɡ)。心的外形可归纳为1尖、1底、2面、3缘、3沟。1.心尖指向左前下方,在第5肋间隙、左锁骨(suǒgǔ)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尖的搏动。2.心底指向右后上方,连有出入心的大血管。3.两面(1)前面(qiánmian):与胸骨和肋软骨相对,称胸肋面。(2)后面(下面):与膈相邻,称膈面。4.三缘(1)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2)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3)下缘:主要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5.三沟(1)冠状沟:心表面的环形沟,是心房和心室的心表分界。(2)前室间沟:左、右心室在心前面的分界线。(3)后室(hòushì)间沟:左、右心室在心后面的分界线。心的外形右上心底左下尖前胸后膈两个面左右(zuǒyòu)下,三个缘表面三沟分界线(三)心腔的结构心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间(fángjiān)有房间(fángjiān)隔,心室间有室间隔。(1)入口:有三个,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分别导入上、下半身和心本身的静脉血。(2)出口:一个(yīꞬè),即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2)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延伸的部分,呈漏斗形又称动脉圆锥。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纤维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的袋状瓣膜,称肺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进入(jìnrù)肺动脉的血液再返流回右心室。(2)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延伸的部分,呈漏斗(lòudǒu)形又称动脉圆锥。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纤维环上附有三个半月形的袋状瓣膜,称肺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进入肺动脉的血液再返流回右心室。(1)入口:共4个,即左、右各2个肺静脉口,分别导入左、右肺的静脉血。(2)出口(chūkǒu):1个,即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1)入口(rùkǒu):共四个,即左、右各二个肺静脉口,分别导入左、右肺的静脉血。(2)出口:一个,即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4.左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1)流入道:有一入口(rùkǒu),即左房室口,口周纤维环上附二片瓣膜,称左房室瓣(二尖瓣)。瓣膜借腱索与乳头肌相连,作用为防止进入左心室的血液再返流回左心房。(四)心壁的构造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1.心内膜是心腔面一层光滑(guānghuá)的薄膜,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2.心肌层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又比右心室肌厚。心房肌和心室肌均附着于纤维环上,互不传导。3.心外膜属浆膜,覆盖于心肌层的表面。同时也是浆膜性心包的脏层。(五)心的传导系心的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主要作用是产生(chǎnshēng)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1.窦房结是心的正常(zhèngcháng)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2.房室结位于冠状窦口上方的心内膜深面。接受窦房结的控制。3.房室束及其分支由房室结发出,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左、右束支,最后延为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纤维接触,将冲动传递给心室肌。1)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降(xiàjiàng),布于室间隔前2/3、左心室前壁及右心室前壁的少部。2)旋支:沿冠状沟左行,布于左心室侧壁、后壁和左心房。(2)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右侧,从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穿出,沿冠状沟向右下行,发出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xiàjiàng)。右冠状动脉主要布于室间隔后1/3、右心室、右心房及左心室后壁的少部。2.静脉心的静脉主要(zhǔyào)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它们先汇入冠状窦,再经冠状窦口入右心房。(2)浆膜性心包:位于(wèiyú)纤维性心包内面,分脏、壁两层,脏层即心外膜。2.心包腔是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间形成的间隙。内有少量浆液。心包和心包腔纤维心包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