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之爱情.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劳工之爱情.doc

劳工之爱情.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作为目前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和现存最早的故事片,这部1922年由刚刚成立的明星影业公司出品的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与其他三部影片(《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剧场》、《张欣生》)成为中国最早以爱情为主题的四部系列影片之一。在看惯了当今投入巨资、场面恢弘加入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的许多电影巨片之后,再看这部早期的黑白默片,无论从画面质量、拍摄技巧,演员表演和剪辑手段这部电影实在是像襁褓中的婴儿那样有些稚嫩的可笑。但在当时的年代,也是已经在现有技术上的极大突破了,影片的六个场景都是采用固定镜头,依旧沿袭了舞台剧的特点,缺乏运动镜头对场景和人物位置关系的表现,(交代茶馆、水果铺和医生的店面三者的位置关系的镜头非常有限),我想这是因为受到传统舞台剧的影像,中国的电影制作还没有蒙太奇和景深与场面调度的概念。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影片中也加入了特写镜头和快动作镜头,这说明虽然它的表现形式有明显的舞台化痕迹,却已经有电影化的创作,这些技巧加上演员的夸张表演,为本片增加了喜剧气氛。影片只有20分钟,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都很简单,主要的戏剧矛盾突出。讲的就是一个改行卖水果的木匠,和对街穷医生的女儿有了掷果之缘,为了求婚成功,设计陷害了楼上俱乐部玩乐的众人,最终顺利娶回了医生的女儿。故事虽然简单但从这部影片里我们可以通过情节、人物、和道具的设置对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现状以及反映的社会问题做出一些推测和思考:首先,关于“爱情”的主题。这部影片非常具有20世纪初中国默片电影的特色,故事情节紧凑,反映善有善报,以恶制恶的核心精神,还有大团圆的结局以及夸张的演出等。这在某种程度上使电影反映的核心“爱情”有被冲淡的迹象,虽然爱情中可以有喜剧和闹剧,但最后和医生的赌约的实现,多少让对爱情这种神圣感情的探索变成一种不严肃的、游戏的心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到“爱情”主题的电影非常少,所以在电影中表现爱情已经是非常时髦的话题,在表现上也较少关注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只是停留在叙述故事的层面,主要用力于矛盾的解决,虽然主人公面临的问题是反常现实的,而解决的方式却是带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色彩,所以成就了这部带有喜感的闹剧。其次,从人物的衣着、用品、和道具来看,反映了当时上海在中西并存、新旧并存中缓慢发展的现状。剧里的人物衣着、工作方式、和街景等展现的都是旧中国的面貌:人物依旧是长袍马褂、看病的郎中还是用毛笔写字、茶馆里也依旧烧水也是旧式的炉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西方的、代表先进技术和生产力的现象也夹杂在其中:如医生戴着的眼镜,水果铺年轻人家的闹钟,还有西方流行的为人们提供娱乐活动的俱乐部等。这都反映了在市井阶层在五四运动的潜移默化中无论是生活方式和思想态度上发生的变化。在对待感情的问题上,自由恋爱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男方在电影中对自己追求爱情的表现是大方的,直接的,女方虽然依旧要征得父亲的同意,但也没有表现出扭捏之态,而求婚的过程也是很直接的,没有传统中国的媒妁之约,这表现了中下层人们的思想转变虽然不彻底,但也正在慢慢接受洋化的观念。最后,对于影片采用的表演方式,其实也是一种中西方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主要演员都模仿卓别林式的幽默和夸张的表演方法,如茶馆烧水伙计的几次落水,还有医生给不同伤者看病难时对伤者充满象征意味的“瞬间治疗”,这些都是对卓别林表演技巧的一种模仿和移植。另一方面,这种表演也带有中国传统舞台剧的痕迹,如打斗的场面有京剧中武斗的痕迹,并非写实的表现,加上比较平面化和象征意味的背景布置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戏剧中的某些特点。虽然影片没有表现深刻的主题和曲折的情节,但这部《劳工之爱情》也是中国电影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给人民呈现了一个人20世纪初的上海甚至中国中下层人民生活状态和社会现状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