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之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之一.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之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六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一、积累运用部分(42分)1、读拼音,写汉字(4分)jiāozàohāns?hànhǎilǔlü?()()()()l?izhuìchōuyēk?ránchángshì()()()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遒劲(jìnjìng)挑拨离间(jiānjiàn)解剖(pāopōu)留言簿(bùbō)咳嗽(s?uc?u)颓丧(tuítuì)3、词语在线(11分)(1)先把意思和相应的成语用直线连起来,再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形容说话婉转生动。无稽之谈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老生常谈没有根据的谈论。夸夸其谈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娓娓而谈上面四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言论的,其中指让人喜欢的言论是,指让人讨厌的言论是。还有不少形容言论的成语,请再写两个:、。(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表示“死”的词语,注意不要重复。(3分)(1)鲁迅先生(),许多人士追悼他。(2)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英勇()。(3)土耳其一煤矿爆炸,5名中国工人当场()。(4)俄罗斯一公寓楼煤气泄漏发生爆炸,至少23人()。2(5)夏明翰宁死不屈,英勇()。(6)我的外祖母(),我们全家十分悲痛。(3)、选关联词填空:4分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只要……就……虽然……但是……即使……也……A.大明()刻苦学习,()热爱劳动。B.大明()刻苦学习,()成绩很好。C.大明()刻苦学习,()不注意锻炼身体。D.大明()刻苦学习,()能提高成绩。4、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1)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届世博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改为反问句)(2)我爷爷说:“我被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感动得流泪。”(改为间接转述句)(3)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修改病句)(4)小溪流向大水库。(改为拟人句)(5)太阳跳出海面。(扩写,至少两处)5、照样子,写句子。(4分)()感激困境中给你力量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自信;感激,;感激,。(2)地震无情,人有情。爱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使玉树灾区人民悲凉的心感到了温暖。爱是,使玉树灾区人民。6、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而“友情”又是许多诗歌的主题,它在王昌龄心中是奥逖羟子讶缦辔剩黄脑谟窈保辉谕跷?中是“,”;在的脑海中是“,”。()跨峻岭,穿荒原,,,纵横十万里。,3雄关隘口,,。这个片段选自课文《》,采用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形式,描述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表达了的情感。(3)他不是将军,;他不是文豪,;,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这个片段选自课文《》,文中的他指的是。二、开心阅读部分(28分)(一)课内阅读。15分我们曾经()、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不可被置换的标识。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2分2、在“”上填出加点字的音节。1分3、用“”画出段中的排比句,并说说你的感悟。3分仿照所画句子写句子。2分4、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文中提到的城市都有哪些特有的树种?把你了解到的填入下面的表格中。4.5分城市特有树种树种特点5、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有的标识?用几句话给大家介绍一种。2.5分(二)课外阅读(13分)亲情4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他刚准备再(拔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ì)。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