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课中达标检测-新版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课中达标检测-新版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课中达标检测-新版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短文两篇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共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馨(4)谈笑有鸿儒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2分)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3分)(1)(2)(3)4.请你试着对对联。(4分)(1)上联:吉羊辞旧岁下联:(2)上联:银羊摇尾去下联: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共1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①濯清涟而不妖。妖:②香远益清。益:③亭亭净植。植:④陶后鲜有闻。鲜:⑤宜乎众矣。宜:2.“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3分)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4分)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5分)参考答案:一、1.(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2)灵异(3)品德高尚(4)博学的人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1)金猴迎新春(2)金猴驾云来二、1.(1)美丽而不端庄(2)更加(3)立(4)很少(5)应当2.生长环境风姿清高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4.这是映衬手法的运用。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