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对联题第一篇:高考对联题高考对联题一、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春”对“秋”,名词;“种”对“收”,动词;“一粒”对“万颗”,数量词;“粟”对“子”,名词。(3)对仗工整。根据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分为三种:一是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如“泰山不辞抔土故能就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二是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三是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4)平仄相对。上联尾字必须为仄声,下联尾字必须为平声——仄起平收。如: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总是春。仄平仄平(5)内容相关。对联上下句相对的字眼忌重复。二、高考链接1、(2004全国Ⅰ卷)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①扫千年旧习。②祖国江山好。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2、(2004全国Ⅱ卷)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①春晖盈大地。②科学能致富。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3、(2004全国Ⅲ卷)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①处处春光好,②一代园丁乐。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4、(2004全国Ⅳ卷)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②满园春色好,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5、(2004浙江卷)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6、(2004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1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7、(2004广东卷)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8、(2005福建卷)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4分)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下联:。横批:9、(2008重庆卷)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4分)。10、(2010•天津卷)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11、(2010•重庆卷)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千里为重,;广大为庆。12、(2009•安徽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绣锦座凝香万山金新春对联:上联:;下联:。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下联:。新闻点评一、定义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比短评更简短。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常规型新闻点评;另一类是争议型新闻(即新闻人物的做法或言论能引起读者争议的新闻)点评。二、解题思路:首先,要读懂新闻,也就是考生要能够准确把握提供的新闻材料的实质,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点评做好准备。其次,要注意点评语句简明扼要,点评内容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再次,要注意点评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从新闻材料实际出发,以理服人,不可凭空漫说。最后,还要注意点评语言的生动形象,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新颖别致而又不失文采的感觉。简单说,就跟读后感差不多,就是看了新闻有什么感想就写什么,能读懂新闻反映出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看法就行了,再论述一些自己的感想。答题格式:叙+议观点+理由二、典例分析:(2006年北京卷)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你点评下面的一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个字。(4分)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无几,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为无人问津而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我们先来看看学生的解答:①学子们的爱心却因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而变成了伤心。(26字)②当今社会欺骗之风横行,人们几乎已对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