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公园规划设计概述第一节城市公园概论1.公园的概念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3.城市公园的分类1.美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2.德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3.日本城市公园分类系统4.我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13)其他还有一些专题性较强、面积相对较小的公园:专类花园、药物园、岩石园等,这些小型专题园由于其小而精、有自己的突出特色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建立科学的分类系统,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各类城市公园的性质,从而合理有效地进行建设与经营,以满足现代社会生活趋于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4.公园的起源与发展公园的起源4.1英国城市公园的发展19世纪之后的公园背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产业革命带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导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摄政公园平面图伯肯黑德公园平面图4.2美国城市公园的发展1.“公园墓地”运动2.城市公园运动(thecityparkmovement)19世纪中期最先在波士顿掀起了“公园墓地”运动。墓地建设多选择在郊外景色优美的地方,同时结合了公园设计的手法,并且由宗教团体、市议会和联邦政府以及私人共同出资建造。公园墓地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公园的魅力,从而拉开美国公园建设的序幕。主要人物:时间时间时间纽约中央公园景色纽约中央公园景色南北战争结束后建成的布罗斯派克公园的设计延续了中央公园的自然风景式风格,更为强调休闲娱乐功能的开发,娱乐和体育文化设施比较齐全。是当时一座典型的综合性公园。4.3中国城市公园的发展(1)中国公园的起源(2)清末时期的公园1868年上海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1885年上海张园的开放1905年:无锡的“公花园”(城中公园)1949年前的公园兆丰公园(1914)法国公园(也称顾家宅公园,即今复兴公园)(1907)厦门中山公园(1927)长沙天心阁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1911)1949年后的公园广州越秀公园第二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4)因地制宜,使公园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相结合,体现地方特点和风格,使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5)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织公园各个构成部分,使不同功能区域各得其所。(6)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要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营管理措施。(7)注意城市公园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奥姆斯特德原则奥姆斯特德原则的要点:作业(调查分析)第二章公园设计程序、内容和方法设计建议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与人交往的需求与人一起去的来公园与其他人见面第一节城市公园规划布局(一)公园规划结构(1)景点(2)景区一个公园内的各个景区都应有自己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一定的景观识别性,并服从于公园总的主题和特点;各个景区之间也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同样通过一条景观联系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整个公园的景观特色。杭州西湖的花港观鱼公园(3)风景视线风景视线布置手法:①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②欲显还隐的风景视线:③深藏不露的风景视线:(4)景观序列三段式、两段式的概念顺序表示。(二)规划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形式1.规划布局的一般原则(2)公园中不同功能的区域和不同的景点、景区应注意各自位置的确定及空间的处理(3)城市公园应具有自己的特征,有突出的主题,同时注意到全园的协调统一佛香阁:(4)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及景观要素(4)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及景观要素(5)充分考虑到工程技术上的可实施性2.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1)规则式规则式构图的主要特征:①中轴线:②地形:③水体:④道路广场:⑤建筑:⑥种植规划:⑦景观小品:(2)自然式自然式布局公园的主要特征:①地形:②水体:③道路广场:④建筑:⑤种植规划:⑥景观小品:(3)混合式3.公园布局形式的确定①根据不同公园的性质确定不同的布局形式②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确定不同的布局形式作业1公园课程设计第二节公园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动态空间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闭合空间纵深空间与拱穹空间拱穹空间2.空间的组织⑵在空间大小上应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⑶空间的组织及空间的展示程序纪念性烈士陵园中的空间,一般多对称严谨,较封闭,并以轴线引导前进,空间变换应少,节奏缓慢,造成严肃静穆的气氛。游赏性的空间,变换应该丰富,节奏快,较开敞自由,造成活泼的气氛,整个公园的各个空间在静观时空间层次稳定,在动观时空间层次相应地交替变换。⑷空间的组织与导游线、风景视线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⑸可达性3.空间的构成要素4.空间的转折急转与缓转5.公园设计造景手法(1)动赏与静赏A静赏则是游人停留下来在一定的观赏点上欣赏景物;如同看一幅风景画;在静态构图中,主景、配景、前景、背景、空间组织和构图的关系稳定不变,形成稳定的景观画面。(2)观赏点与观赏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叫做观赏视距。对于游人来说,观赏视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