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品多篇)[寄语]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一《夜晚的实验》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上发现了超声波,进而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实。在教学中,我抓住“好奇”“奇怪”“猜想”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飞行现象上发现超声波的,并从中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潜心研究,孜孜以求造福人类的精神。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1、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2、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3、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2、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眼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描一描。3、轮读课文,检查自读。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5、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一)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1、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2、指名读2---3节,看看斯帕拉捷的第一次实验。(1)找一找斯帕拉捷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抓住“总认为”“完全”“不由得惊叫”等词语理解斯帕拉捷的感情变化。(3)抓住“敏捷”、“敏锐”、“灵巧”、“灵活”来体会蝙蝠不是依靠眼睛来探路的。(4)小结:斯帕拉捷蒙住了蝙蝠的眼睛,可蝙蝠仍能自由飞行,证明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4-6节,完成表格。4、比较4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多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5、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二)“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夜空,‘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让我们读读第7-8节,细细探明究竟。指名读第8节,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三)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齐读第9节。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1、是呀,“超声波”的作用真不小,超声波是斯帕拉捷发现的吗?为什么课文末尾写道“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呢?”(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2、再读课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1、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2、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办一期手抄小报。3、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二第一单元乐趣单元备课: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课外阅读。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热爱生活,就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到自然之乐。《养花》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板书:13养花。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