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精编.docx
上传人:一吃****仕龙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精编.docx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3、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4、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三、说学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习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习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四、说过程1、引入新课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2、进行新课常规法测物体密度即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xx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习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习题练习巩固。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4、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习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五、板书设计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六、布置作业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习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也为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与价值目标: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三、教学重点: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四、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20m、30m的正方体木块。(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