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访工作计划家访工作计划篇1一、活动目的:透过集中家访,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状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推荐,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职责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二、活动资料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要实施全员家访。家访时,要注重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卫生规章;通报学校发展状况和学生在校表现状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潜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含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儿童)和行为偏差生(学困生和其他行为失范的学生)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成立家访领导小组:2、建立学生状况档案3、设立校长和班主任4、设计教师家访活动记载表和家访信息反馈表。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学校集中时间,实行全员家访。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报学生在校状况;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状况;要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访状况记录。不得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不得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责怪训斥;不得理解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学校要建立家访活动记录表,记录教师家访简要资料、学生家庭和个人状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推荐等。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学校德育处负责收集教师家访活动记载表和家访信息反馈表。总结家访信息反馈状况。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调整学校办学思路,改善教学方法。并制定下一步活动安排。四、家访活动的要求:1、在家访前,各领导小组的组长要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进行具体协商,确定好各自的家访对象并认真落实。各班主任把被家访学生名单报给学校。2、各小组长家访学生比例不得少于50%,尽量扩大家访面,做到被家访对象不重复。3、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课改状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4、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状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推荐。宣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5、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6、教师在家访活动中要个性注意安全,严禁搭乘“三无车辆”,提倡步行家访。7、在确定家访对象时,被家访的学生要有代表性,有必须的覆盖面,能够是学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儿童,也能够是特长生、优等生、潜力生等。8、在家访过程中,要讲究家访的方法,教师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用心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应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决不允许粗暴地对家长发怨气、批评指责学生,坚决反对“告状式”家访。9、教师要做好家访记录,收集和整理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推荐,填写好家访信息反馈表。家访工作计划篇2本学期,高二文理分班。我所带的班是高二(6)班理科班,班级共有58位学生,其中21位是我带的原高一(1)班的学生,我们共同学习生活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我对他们的学习、性格、爱好乃至家庭等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另外37位是外班生,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次接触这些学生,尽快了解这些学生,掌握这些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是我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我将利用一学年的时间,逐一完成37位外班生的家访工作,本学期,家访对象就是外37位外班生中的16人。[家访计划]:家访目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式。家访时间:本学期课余、双休日、节假日时间。家访方式: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谈心。家访对象:37位外班生中的16人。家访学生名单:男生(11人):史志辉、万涛、刘方刚、陈小平、杨文俊、杜勇生、陈世宇、熊瑶斌、涂景兴、雷康、涂传欢女生(5人):熊艳、周俨思、陈芳婷、章俊颖、毛琳[家访实施策略]:家访要求:1、家访的目的明确。2、家访时,穿着、言谈举止得体。3、家访时,要求学生在场,学生的双亲至少有一位在场。4、家访后,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并采取与家长电话联系的方式,掌握家访后学生在家庭里的表现,了解家访的效果。5、个别问题学生可考虑在某个时间段里反复家访。6、家访后,应及时反思、小结,并举一反三。家访策略:1、家访时,要尊重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近距离谈心,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对后进生的家访,谈话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