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docx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数学教学设计1一、课程说明(一)教材分析:此次一对一家教所使用教材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辅导内容为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前一节的内容为数列,学生已初步了解到数列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首项,什么是通项等等。以及了解到什么是递增数列,什么是递减数列。通过第一节的学习的铺垫,可以让学生更自主的探究,学习等差数列。而我也是在这些基础上为她讲解第二节等差数列。(二)学生分析:此次所带学生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聪明但是不踏实,做题浮躁。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每次她遇到会的题,就快快的草率做完,总会有因马虎而犯的错误。遇到稍不会的,总是很浮躁,不能冷静下来慢慢思考。就由略不会变成不会。但她也是个虚心听教的孩子,给她讲课,她也会很认真地听讲。(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配合,让她能够懂得什么是等差数列,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会自己对公式的推导。并且能够灵活运用。3、在教学中让她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明白推理的艺术,并且培养她学习,做题条理清晰,思路缜密的好习惯。4、让她在学习,做题中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她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培养她对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耐心地解决问题。5、让她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独特的美,能够爱上数学这门课。并且认真对待,自主学习。(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掌握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以及其性质。并能独立的推导。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并且能把相应公式与题相结合。(五)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及其意义。2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应的题中。二、课前准备(一)教学器材对于一对一教教采用传统讲课。一张挂历。(二)教学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有规律数据的观察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前一节所学,思考有什么规律。从生活中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更积极地学习。让学生先独立的思考,不仅能让她对所学知识映像更为深刻,并且培养她的缜密思维。让她回答后,我再帮助她纠正,并且让她提出心中所虑。经过我给她讲完课后,让她回答自己先前的疑虑。并且让她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最后让她勤加练习。以一种“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学习知识—解答问题—得出结论—强加训练”的模式方法展开教学。(三)课时安排课时大致分为五部分:1、联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思考。2以我教她学的模式讲授相关章节知识。3、让学生练习相关习题,从所学知识中找其相应解题方案。4学生对知识总结概括,我再对其进行补充说明。5布置作业,让她课后多做练习。三、课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引入】根据我们的挂历上,一个月的日期数。通过观察每一行日期和每一列日期它们有什么规律?思考12313579......246810......66666......这些每一行有什么规律?(二)分析问题并讲解1、通过观察每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为同一个常数。再结合前一节所学数列的定义总结出“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同一个常数,我们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并且得出“这个常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2、设首项为a1,公差为d。由思考题123可观察出什么?由学生通过她的发现来推导总结出ana1n1dnda1d3、通过分析通项公式的特点,做下题(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来做。)例:已知在等差数列{an}中,a520a20xx,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学生做题再分析总结,用详细的语言讲解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4、由以上公式,性质,让学生总结。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掌握数列的递增,递减与公差d的关系。5总结,串讲当日所学给出题目:12349899100让她求其和Sn,并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三)布置作业1、总结当日所学。2做练习册上章节习题。3、根据当日所学以及课上所讲求的思考题,找出快速运算方法,并引导预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四、设计理念以一种最简便,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一切以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为理念。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和家教老师的积极性为理念来设计。五、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教程内容较难,是下一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铺垫。此节课学习通过联系实际,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探究学习数学。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她先独立思考总结,再由我给她正确讲解总结,然后再让她做相应练习题,课后再认真总结。这样可以加强她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她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她从自主学习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她更深刻的了解知识内涵,巩固所学。使她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