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docx
上传人:是浩****32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docx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欢迎大家分享。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在第二单元探索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积的能力。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2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重点:会找一个数的因数。教学难点: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2、思考: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全班交流师: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及时板书:1×12=122×6=123×4=12或:12=1×12=2×6=3×4师: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1、12、2、6、3、4)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学生的答案:(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师:谁能按顺序说出来?(1、2、3、4、6、12)3、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三、巩固练习1、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