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永梅****3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x

2022《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8?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1、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2、突破方法:充分朗读,讨论。【教学准备】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2、收集思乡的古诗。【教学程序】一、学习?泊船瓜州?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⑵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⑴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⑵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⑶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⑴刚刚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⑵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⑶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⑷同桌互读,练说。⑸指数名学生说。⑹小结:你们的答复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⑺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⑻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⑼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⑽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⑾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⑿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屡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⑴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⑵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⑶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⑷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土的原因。⑸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迫地想回家乡呢⑹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⑺感情朗读。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⑴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⑵练习背诵。二、学习?秋思??长相思?1、回忆内容,谈话入题: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⑴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⑵指几名学生读,正音。⑶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⑷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⑸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3、品读诗句,领悟感情:⑴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⑵指名答。⑶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⑷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⑸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⑹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⑺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⑻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⑼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⑽感情朗读。⑾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⑿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⒀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4、入情入境,深情朗诵: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同伴互评】设计者将三首古诗融为一体,第一首古诗精讲,第二首略讲,第三首古词就根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悟,很好地表达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在诗文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抓住了以诗情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拘泥于以诗讲诗,同时又注意了三首古诗的一贯性,让学生体会到,乡思的表达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最后一局部加上一个三诗的比照,相信对表达方式的感悟,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内容总结〔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