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docx

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1游戏目标:1、能有兴趣地跟着歌曲学做动作。2、知道不同动物相匹配的食物,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游戏准备:动物头饰及相应食物游戏过程:老师边表演边唱。"小狗肚子饿得厉害吗?"(幼儿学念:肚子饿得︱咕咕︱叫-︱),重点指导这一句。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找到相应的食物。引导幼儿把小动物找食物的故事唱出来。开始时提供的食物是一一眼对应的,之后可以逐步增加难度。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小百科:饿(è),基本字义是肚子饥饿,想吃东西,与"饱"相对,是长时间没吃饭自然发生的身体需求。如:我不饿,你吃吧!饥饿。饿殍(饿死的人)。有使受饿的意思:注意别饿坏了。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2目标:1、学习歌曲,并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2、初步学习创编歌词,巩固小动物爱吃食物的知识。3、以愉快的情绪参加活动。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准备:音乐磁带过程:一)、韵律活动:小小鼓乐队二)、、学习新歌曲《谁饿了》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哑剧。提问:谁知道这个哑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辅助提问:谁来了?它怎么了?后来它看见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2、教师小结: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一遍。3、幼儿学习朗诵歌词一遍,教师配以动作。4、引出歌曲名称,教师清唱一遍,完整范唱一遍。5、玩游戏“点大猫”1)、教师边唱边有节奏地逐一点幼儿的头,最后被点到的幼儿就是“大猫”,该幼儿就学两声猫叫。(4次)2)、师幼唱,教师点。(2次)3)、一个幼儿点,其余幼儿唱。(2次)三)、学习歌曲的创编。1、师:大猫吃了那么多的已经够饱了,现在又来了谁?(教师表演小狗的动作)2、讨论歌曲的创编方法。在“大猫”处改成“大狗”,在“小”处改成“肉骨头”。3、集体演唱新的歌词,然后表演。4、以同样的方法创编“兔子”的歌词。四)、听音乐自由扮演各自的小动物走出教室。师:小动物门都吃饱了,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听着音乐走到外面去玩吧!中班音乐教案谁饿了3活动目的: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2、尝试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培养初步的创造性。活动准备:小猫、小兔、小猴、小鸡等木偶各一只。活动过程:1、幼儿律动入场。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走路呢?我们一起来学它们好吗?2、组织幼儿练声。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猫怎么叫吗?我们来学学小猫叫。老师还要问你们其它小动物是怎么叫的,不过你们要唱着告诉我行吗?3、出示木偶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一只大猫出来了)它怎么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你们猜它看见谁了,那么高兴?(看见了小)大猫将怎么了?(啊呜,啊呜吃完了)4、师范唱歌曲。小朋友,老师唱一首歌给你们听,你们注意听唱了谁?它怎么了?看见什么?结果怎么样?5、幼儿讨论。刚才听到老师唱什么?6、组织幼儿学唱歌曲。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学唱《谁饿了》这首歌,你觉得它饿了会有什么表情呢?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鸡)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并演唱。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还有谁饿了?怎么唱呢?8、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小朋友,你们想想,还可以创编哪些小动物饿了?怎么唱呢?9、活动结束。小朋友,我们现在一起来模仿这些小动物边唱边表演好吗?活动反思:这是一个唱歌教学活动。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从目标看,幼儿基本能达成。绝大多数的孩子们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参加整个活动,注意力也较集中。每一个活动的成功必然有它的原因。那么,这个活动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首先,在选材上,歌曲短小、节奏明快,音域适中;歌曲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并适合幼儿的创编。从环节设计来看,紧凑、有趣是这个活动的特点,且层层递进。在歌曲开始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哑剧表演的形式。这个形式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它使表演者在时空方面与观众最为贴近,更容易相互吸引与交流;另外,教师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但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们一下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并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为幼儿用肢体表现歌曲作了铺垫。从单纯考察倾听范唱遍数对正确再现的影响来看,中外都有人做过专门的'实验:一般情况下,6遍倾听才能保证即时的最好反应。但让幼小的孩子在集体情况下多次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