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课.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司马光说课.doc

司马光说课.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司马光》说课稿静升小学赵小燕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智慧篇围绕着“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主题来编排。《司马光》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搬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让人赶紧离开水,而司马光想的是让缸里的水离开人。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认知实践,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识记生字的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能用自己觉得便捷的方式来识字,所以课上大部分学生能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我在课中加入生动的课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知道司马光小时侯是个遇事不慌,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好孩子,并教育学生向他学习。四、重点难点:重点:随文学习生字,并理解生词。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五、教法学法:教法: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语思统一学法:质疑讨论反馈解疑想象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课前资料了解“司马光”七、教学过程:揭题走近人物初读观察人物细读感悟人物延伸走进人物第一课时,我采用三个层面的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揭题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并简要介绍一下司马光,然后让学生拼音,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把课文读得正确,顺畅。接着结合检查,再读课文。在初步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可让孩子联系课题说说自己通过读课文知道司马光的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最后,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自主识字。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主要通过“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三个环节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一)、从课件中质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刚一上课,我就出示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情景,然后提问: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3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2.读第二段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3.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还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2)拓展句式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3)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