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5、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河南郑州期末)“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该文件发表的时间是()A.1952年底B.1950年C.1953年D.1956年解析:B根据所学可知,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结合材料中“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大约需要三年时间”可推断文件发表时间为1950年,B项正确。2.(2017·福建厦门期中)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A据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由于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A项正确,可排除B项。“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重工业发展没有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可排除C项。仅从统计图中钢、生铁、发电量的数据变化,不能得出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的结论,可排除D项。3.1952~1956年我国出现如下表所示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B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实行高级农业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不断增加。4.(2017·河南新蔡月考)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致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篇社论()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左”的倾向解析:D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我国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文章重点强调反对急躁情绪,即重点强调反对“左”倾错误,而此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D项正确。5.观察如图,同学们在运用该图时,最有可能是想以此佐证()A.小农户经营方式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C小农户经营方式是自主经营,自给自足消费,与图片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实行按劳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平均分配,与图片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6.1961年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量与1957年相比,粮食减少8.4%,食用植物油减少47.6%,猪肉减少80.6%,对此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贯彻八字方针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B材料表明与1957年相比,1961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较大,主要原因是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轨道,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材料二“二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材料三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1)概述“一五”计划强调“工业增速”“超英赶美”的背景。(2)“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材料二图片所示的局面。结合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