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访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第三任社长用心绘制那抹蓝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第三任社长专访陆向辉,男,10届本科在校生,现任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第三任社长,三亚市高校志愿者联盟第一任理事长。陆向辉在蓝丝带三亚学院服务社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社长等骨干职务,并于2012年4月在团市委的号召下申请创立三亚市高校志愿者联盟,且担任联盟第一任理事长。在长期的志愿服务以及志愿者管理实践中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沟通、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与素养,以及乐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两年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近百次。作为一名“海洋卫士”,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并将此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去看待。通过与三亚市各个高校志愿者组织的沟通,与海口、厦门、上海等地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建立交流关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特点及重要意义,了解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及发展状况,结合实践,写有《非营利组织对三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等文章在相关报刊发表。作为一个拥有2800多人的志愿者社团,如何凝聚力量,紧密团结在一起?身为社长的他,陆向辉这样谈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一个为大海而生的组织,能够让‘团结一切力量,保护蓝色海洋’的使命感深入到每一名社团骨干的心中,那么这个骨干团队将会是有力量的,因为要想团结一切力量,首先自己要团结,有了凝聚力才好一起去做事情,去从事一项真正卓越的事业。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所以团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社团怎么样,往往从它的社长身上、部长身上就能看出来,看什么?他们是否能以身作则,有没有做事的态度,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会不会为了这个团队去无私的付出,这些决定了一个社团的精气神、管理和活动策划的执行力,决定了我们的文化能不能深入到每一名志愿者心中。”陆向辉的一席话掷地有声,团结,凝聚被他诠释的精炼又不失深度。蓝丝带,这样一个有别于其他一般高校社团的特殊身份又存在着不一样的亮点和品质。陆向辉有着自己想要分享的真实深刻的成长经历,“公益团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三年多的志愿经历使我改变很多,从一开始的懵懂、热情,慢慢知道怎么去出活动,怎么去做策划,怎么去团结身边的人,还有真诚与宽容,才知道做公益似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份热情也沉淀出责任与使命,这应该是每一名志愿者团队骨干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吧。现在,我常给我们的骨干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怎样的质疑,我们不能停下,只能勇敢去面对,只要有共同的方向,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团结和凝聚力必不可少,管理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社团来说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可忽视并一笔带过。陆向辉侃侃而谈“好的团队只是做事的基础,十个人可以靠感情,但五百个人就要靠管理,而要管起一个一千二百人的社团,管理则更显严格,可以说社团之中无小事,精英化和精细化一直是我们坚持的方向。虽然每学年大大小小的活动有近百个,累计参与人数已达三千五百人,但每次活动从培训到策划,再到执行、宣传、总结等等资料,及每名志愿者在活动中的表现都会严格记录在案;针对志愿者表现,也都会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社团的传承需要载体,无论是经验还是精神,这些痕迹都是社团传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承载经验和精神,不断坚持突破创新,在陆向辉和服务社骨干的共同努力下,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走得更加稳健有力。管理总是在一个集体中扮演了异常重要的角色,陆向辉的再三强调和阐释让我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了他不可抗拒的管理才能和人格魅力。他说:“我常把公益社团比做一个桶,那么桶壁就是管理,它决定着桶的容量,当桶里的水过量了,管理做得好那么水会溢出来,做的不好、凝聚力不强,那么整个就散掉了。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常反思,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做事情;另一方面,为了不使它散掉,我们还需要社团文化和团队精神。海洋文化和“家文化”一直是我们社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每一届都非常重视的团队文化。文化需要载体,不能只说不做,所以针对这几大部分在历届社团发展规划中都要有相应举措。”就是这样的公益心,这样的目标感,这样的使命感才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们投身海洋保护事业并由此延伸出一种不可磨灭只会加深的情节。这种情节是团队的力量,是志愿的力量,是青春的力量。在与陆向辉谈话中,总是可以感受到他和他的社团一直以来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深刻体会到这个这团队非一般的凝聚力,非一般的向心力。正如他自己所希望和感慨的那样,“公益做久了就会有种归宿感,相信多年以后,我以及我们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依旧会怀揣着一颗公益心去做事、去生活,这是经历赋予生命的责任。”用心绘制那抹蓝,陆向辉,向你的坚持和付出致敬。蓝丝带,用心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