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垣县蒲西区荆岗屯村戏迷俱乐部长垣县蒲西区荆岗屯村戏迷俱乐部成立于2007年,是由荆岗屯村的村民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戏曲文化,做有文化、讲文明、会文艺的新村民为目的而自发组织的戏曲民间团体。现俱乐部的演出场地设在荆岗屯村东村口(卫华集团西门大路对面)。俱乐部成立及发展情况在我们河南省华豫大地,豫剧一直就是河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河南所到之处都能听到抑扬顿挫的豫剧唱腔.当然我们荆岗屯村也不例外,这里的群众对戏曲也是非常热爱.但是群众接触戏曲文化的渠道十分有限,基本上就只有看电视这一种渠道了,更不用说看现场演出了.所以我们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是很贫乏的,娱乐性的活动无非就是打打牌、唠唠家常。于是在2005年9月,蒲西区荆岗屯村具有一定戏曲基础并擅长多种乐器的翟增顺、吴培臣、翟增才、翟增启萌生了组织一个自娱自乐的戏曲小团队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本村喜爱戏曲的吴培尚、王梦国、吴培勇的支持。于是,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一个豫剧小团队诞生了。这就是长垣县蒲西区荆岗屯村戏迷俱乐部的雏形。当时,演出场地设在翟增顺家的二楼大厅,随着一步步的发展,看戏的观众越来越多,渐渐到了挤拥不动的地步,甚至许多观众都站在了村里的街道上,所有的戏迷、群众都是喜洋洋乐呵呵的。可见,我们的群众是多么渴望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啊!但是,问题也出现了:演出场地过小、无音响设备、无演出舞台等。于是,大家商议决定向荆西、荆东两村委寻求帮助,没想到两村委对这一事业非常的支持,马上进行了指导和帮助,为团队找到了演出场地,修建了舞台;团队的组织者之一翟增顺慷慨出资5万元购买了一套先进的音响设备;这时大家又提出了建立“长垣县蒲西区荆岗屯村戏迷俱乐部”的主张,力求将俱乐部的影响力辐射到整个蒲西区。这一主张得到了荆西、荆东两村委的一致认同。就这样,长垣县蒲西区荆岗屯村戏迷俱乐部诞生了,这一年正是2007年。二、俱乐部的现状俱乐部内部有三十多人,内部组织十分民主;以相互促进、各尽其能为方针使俱乐部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俱乐部的主要组织者、发起者之一的翟增顺为团长,协调管理俱乐部的内部工作;翟增启为副团长,负责联系乐队乐手、演员;王梦国、吴培尚为主持人,负责协调整场演出的顺序及主持工作;吴培勇、翟增周、曹国亮、王守发等为剧务负责演出道具及舞台设施;李玉兰、孙爱华为导演,负责演出排练及演出多样化。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热心村民来帮忙。自从俱乐部成立以来,已经为群众奉献了200余场演出,反响十分强烈。演出吸引了长垣县各地众多的群众来观看,观看人数不少于800人。许多爱唱、会唱的戏迷朋友来表演;凡相、常村、张寨、南关、魏庄甚至滑县、封丘的高水平演员经常来演出。一回生二回熟,大多数演员都已经成为俱乐部的固定演员。俱乐部还多次应邀到周边地区进行公益演出,反应都很好,戏迷及观众都感觉俱乐部专业性强,演出一丝不苟,演员演唱到位,主持人主持风格严谨不失诙谐特别符合大众口味,演出剧目雅俗共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三、俱乐部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意义俱乐部成立伊始便提出了自由、欢乐、无偿奉献、义务演出的理念。俱乐部除了固定演员外,任何人不论水平如何都可以登台一展风采,体现了“想唱就唱”“所有人都是主角”这一自由、欢乐的理念。俱乐部所有人都是不取报酬义务的工作,为的是给群众提供一个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的渠道,同时也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进步。这一理念俱乐部会一直坚持下去。俱乐部一路走来已经7年了,不仅为周边群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演出,还将党的政策、普法知识、政府宣传融入到戏曲中反映给广大村民,大家一边听戏一边接受宣传,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指导教育作用;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村民文明气息十分有利;同时也对培养文明、积极、欢乐、向上的农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四、俱乐部面临的困难资金困难。俱乐部虽然是无偿的、义务的演出,但是毕竟大家不是机器人。个人力量有限,无法支撑俱乐部的运转。现在俱乐部是在搭建的临时舞台上演出,演员太多,演出场地显得狭小,一些大型的古装戏和舞蹈演出困难。希望俱乐部的这些困难能得到蒲西区区委的重视,给予支持和解决。五、组织的前景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看到豫剧文化在群众中缺少新鲜血液,所以俱乐部特别希望能感染、培养一些青年人来喜爱、学习豫剧,使豫剧这一剧种发扬光大,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现在俱乐部响应政府号召,参加了河南省长垣县“欢乐中原”、“百城万场”广场文化专场演出活动,在促进群众精神文明的同时也提高了俱乐部的整体水平。希望俱乐部在蒲西区政府的关怀下,能够路越走越宽,戏越唱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