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百年,网络通识课.docx
上传人:春波****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经济学百年,网络通识课.docx

经济学百年,网络通识课.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学百年,网络通识课经济学百年,网络通识课经济学百年近代人物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奠基者在古典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因此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设想.马克思无疑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并且是最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的三卷本的资本论中,他在世的时候仅于1867年出版了第一卷,其余两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在宣言里,马克思曾给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充分的肯定.然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其内在矛盾,例如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生产基本制度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是不可克服的,因而必将要走向灭亡.马克思论证了既能使生产力发展得更快、又能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新型社会制度诞生的必然性.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经济思想中处于枢纽性地位.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所以成为商品,关键在于社会分工条件下的交换,由于社会分工的本质在于私有制,因此他认为商品的一系列内在矛盾,如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换一种说法就是,生产者的产品很难全部被社会所接受.马克思特别关注这一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巨大社会浪费.在资本论第二卷里,马克思从高度抽象的层次上把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大部类,认为只有两大部类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但由于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这样的比例关系总是不能顺利实现的,于是产生了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且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马克思从较为抽象的层面设想了一个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社会将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于各个部门的、消除了经济危机的、人能全面自由地发展的社会.马克思的经济学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世纪之交,回顾一下百年来经济学的发展、其中包括百年以前,但对百年来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都极具影响的事件、人物、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思考百年来的经济发展,理解当前的经济现实,展望未来的经济走势,应当说是很有意义的.亚当斯密: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山者以利己心、比较优势、自然秩序为枢纽,开创性地提出了市场经济.经济学百年,网络通识课当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经过艰苦的体制比较和体制探索,最终几乎都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由衷地感谢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亚当斯密,钦佩他经济思想的伟大.他的最伟大思想贡献,就是证明了市场经济是富国、从而也富民的康庄大道.斯密从以下三点入手,展开了对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和高效性的论述.首先是利己心.在斯密看来,每一个人自然是他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因此应该让他有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人们虽然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却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公共利益.其次是比较优势.斯密以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阐述了这一极为深刻的道理.他说,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更擅长于造弓箭,于是他专门造弓箭去换猎物,就比他既打猎又造弓箭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若发现自己更擅长于打猎,那么他专门打猎去换弓箭,则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这样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交换,不仅对自己效率更高,对社会效率也更高.斯密(包括大卫李嘉图)进而把比较优势原理扩大到世界范围内,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最后,基于上述分析,从哲学层面上斯密主张自然秩序.所谓自然秩序,即是说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类人为地创造出的秩序优越得多.当他把自然秩序的规则运用于经济事务中,他发现,经济事务中各种动机的自然平衡更为有效地发挥着作用.因此,斯密反对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他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主张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的自由市场经济.这就是斯密关于市场经济简洁而极富洞察力的论述.边际效用学派:如果离开了“边际”,你将不知道企业的利润从哪里来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和论文中大量的“边际”,使人不能不感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影响的深远.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的代表人物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在曼彻斯特、在维也纳、在洛桑那样几种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研究,竟会想到同样的概念,可见这个概念不同寻常.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讲到边际革命的先驱者德国人戈森.戈森研究人类的功利、消费和享受.戈森定律有二:第一定律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则.通俗地讲,当人们饥饿时吃馒头,第一个馒头效用最大,第二个馒头效用次之,依次递减,如果第三个馒头刚好吃饱了,第四个馒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