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docx
上传人:是你****馨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docx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关键词: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国家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从战略全局看,中部崛起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又是解决中部“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培训的巨大需求,教育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了解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总结其成功经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背景长期以来,国家以汲取农民和农业剩余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中国“三农"领域累积问题很多、矛盾很深、化解难度很大。中部地区则是我国“三农"问题和矛盾的“集结"地,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所在。一是中部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中部地区目前绝大多数仍是农业大省,农业在生产总值中仍占较大份额,农民在全部劳动力中占一半以上。2003年,中部六省农业占GDP比重达1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2个百分点;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31%;2004年,第二产业比重山西为595%,安徽为451%,江西为456%,河南为512%,湖北为475%,湖南为395%,除山西外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9%。2004年,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1727∶4807∶346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高2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483个百分点。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在中部地区反映得最为突出。二是农民收入低,富余劳动力多。2003年,中部地区农民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3%。中部六省农村劳动力1769182万人,剩余劳动力约占40%,达707193万人,其中,安徽、河南、湖南均超过千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了中部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和解决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瓶颈。三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文盲率偏高。中部地区由于经济、自然、生活质量、医疗服务设施等诸因素的作用,社会成员普遍存在基础教育普及率低下,劳动力文盲率偏高、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的现状。按7~11岁、12~14岁、15~17岁特殊年龄段计算的学龄人口入学率,中部地区大都在90%左右浮动,而全国同期指标为98%;另外,高中年龄段入学水平也不超过50%。2001年中部地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口比例只有530%,低于东部地区572%的水平,而其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达到了84%,不仅高于东部地区,也高于传统的中部地区,说明其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据教育部“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的资料显示,中部地区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两项平均仍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虽然中部地区人口呈现出随年龄下降,文盲率下降的趋势,但是劳动力人口文盲率偏高的现象却不容忽视。如35~44岁男女年龄段文盲率分别是2081%和5154%。四是教育经费较低,教育投入不足。2004年中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和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国的261%和268%,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51%和559%,但同期的教育经费只及全国的192%、东部地区的339%,充分说明其在教育上的投入明显不足。五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随着中部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长期人才外流形成的中部地区人才“洼地”现象正严重制约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虽然说,在市场经济中人才可以也应该自由流动,但中部地区人才流失过多则不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万人所拥有的科技人员数比较,中部地区为1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61%,远远落后东部的3701%。二、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一个时期以来,从中央到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都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部地区尤其如此。(一)各级政府重视是关键,增加财政投入是重要保障安徽省扶贫系统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2003年全省19个国家重点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56万元,委托107家培训单位,培训19万贫困人口,其中通过培训转移11万人,2004年工作和投入力度都会进一步加大。为了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河南省大力推广信阳市“先培训、后转移"的经验,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到发展劳务经济的高度进行精心部署。在扶贫培训资金方面,河南省加大了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2004年,省扶贫办拿出366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培训基地建设和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