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其二原文及赏析.docx
上传人:邻家****mk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月下独酌·其二原文及赏析.docx

月下独酌·其二原文及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月下独酌·其二原文及赏析月下独酌·其二原文及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下独酌·其二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原文: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译文: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注释: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大道:指自然法则。酒中趣:饮酒的乐趣。赏析: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拓展:李白《月下独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①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②在讨论中把握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写作特色。(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①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②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梦境是从迷人的月景开始的。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总会留下有关酒与月的淋漓之作。看下面的诗句[投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略带有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绪发挥到极致的是――《月下独酌》。2(播放录音)听课文朗诵,注意把握诗歌节奏[投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3初读课文,明确诗意小组讨论:3.1这首诗写了什么。(点拨:本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亲人想陪的冷落情景。)3.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再读课文,寻找美点。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诗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谈谈理由,或值得与别人分享的自己阅读心得。(让同学们分小组充分讨论、交流)提示:可以围绕下列问题思考①本诗表达的主体情感是什么?又是怎样表现的?(如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等)②诗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或哪些句子很精彩?重点突破问题预设:(学生已解决的问题不必再提)3.2.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独)3.2.2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个“独”字的?(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分步引导)①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独”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真的不“独”吗?(热闹是虚的,孤独是真的)